第201章 第 201 章(2/4)

向导便介绍了几种本地常有的,基本上不会踩雷的菌子,像羊肚菌、鸡枞菌、牛肝菌、寒菌、红菇......这几种。

“这些都是我们本地人常吃的,其他的你们就别买啦,就算是我们本地人,也都有嘴馋中招的。”老板十分好客,另外还说了几个当地食野生菌中毒的笑话跟大家听,权当解闷了。

黄爱枝是美食家,忍不住赞道:“真是美味,可惜这个松茸没办法运去羊城,这东西听说在云南又卖不起价格来。”

向导是云南本地人,跟她讲了松茸的来历,采摘松茸的都是藏民,都是要从高海拔的地区送到昆明来,而送到昆明都已经不太新鲜了。

“要吃好的松茸,要去藏区,去山多的地方,我们藏民七八月都会挖松茸,云南的好吃的多着呢,鸡枞菌可以榨成菌油,你们走的时候多带些走,可好吃可鲜了,拌面吃做什么的吃都很好的。”

黄爱枝吃了这波安利,在跟王明明说回去怎么带菌子的事情。

来接郑冬梅的是她搞运输的朋友,吃吃喝喝过后,租了个专车又把人送到大理。

大理那边安排的很好,找的也是类似于做民宿的小旅馆,就在洱海和古城边上,客栈已经是小有规模的一家私营旅馆,这个季节住满了,像郑冬梅这样的客人包了四五间房,还是要求连在一起的,都是跟老板说了好多好话才轮到这样一间房。

客房也比想象中干净整洁也有地方特色,甚至比羊城好多国营招待所都好。

于小丽看了一眼房间,只是没想到八十年代的客栈也有这样的风雅,她都做好了要住在农村的准备了。

“这房子真好,老板你们是专门做旅游的吗?”缺点也有,每一层只有三个厕所,高峰期肯定要抢洗手间的。

老板是个二十开外的年轻人,留着小平头的小青年,黑瘦见人满脸带笑,说话也带着当地的口音:“我们家是外地的老板投资的,这是我家的地,他出钱盖房子我负责出地,赚的钱我们两个分。”

这老板一看,就属于做人特别活泛的,见到女人都夸漂亮,见到男人都夸英俊,一张嘴俏的跟花儿一样。

郑冬梅打趣道:“那我也要来这里投资旅馆,盖一个你这样的旅馆花了多少钱呀?”

黑瘦老板伸出五根手指:“装修好花了五万呢!”

这老板也是实诚,什么话都能跟客人讲。

于小丽便扫了一眼,这是一家口字型的客栈,占地大概两亩地,一共三栋楼,一栋两层,中间做了个天井,下头还做了些装饰,因为地方大,客房也多,光二楼的客房围成一圈,就有二十几间客房,两层便是四十几间客房,一间客房房费五块钱一天,若是住满的话两个月的房费收入都过了万。

难怪有钱的老板愿意投!

这还不算淡季的收入,淡季只是人少,并不代表没有人来,于小丽在心里打了个算盘,但算完也觉得这生意确实是好,而且投资人自己什么时候想来都有个地方可以落脚。

但做旅游也有弊病,大部分游客都是暑假来,过了这两个月,云南的旅游应该也就淡了。

跟老板打了哈哈便各自回房。

大理的海拔比昆明要略高些,早晚比昆明也要更冷一些,但市场上的菌子和鲜花却更多,早起去逛市场,买来新鲜的蔬菜和蘑菇炖汤,除了中午太阳太晒不方便出门,早晚是很舒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