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2)
栗子煜未加丝毫犹豫就将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
第二道题目出自《齐物论》,表面上是在问对“达者知通为一”的理解,实际上是在问对《中庸》中庸之"用"的看法。
"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庸也者,用也。"把《庄子》内七篇搞通了,就明白庄子并非是主张完全不用,只是要用的恰当、合适,"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换句话,"庸"不是庸庸碌碌,也不是后世所讲的笨人叫做庸人,而是高度的智能,最高的智能到了极点,看起来很平常,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第一道题,“当何罪”问的本身就是个陷阱,第二题要注意《庄子》和《中庸》中强调的“变通”和“应用”。
朝廷费这么大力气选拔人才,可不是想选出一批书呆子,到地方上无为而治的。
第三道题稍微有些难度,出自《尚书·大禹谟》,不过也难不倒栗子煜。
水能灌溉,火能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这六样东西六府是天地大自然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
所谓“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圣人之德就体现在处理好政务,把水、火、金、木、土、谷这些东西都安排好,那就“惟修”,就能把人民养好。
表达清楚这个意思后,再把孟老夫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那一长串论王道的经典名段结合王朝兴衰的原因阐述一下,分数就能轻松到手。
在栗子煜认真作答的同时,皇帝也在观察着他。
皇帝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栗子煜,要知道第一排的这几个可是能进三鼎甲的。其中栗子煜是他唯一有印象的一个,同时又坐在正中,想不注意都难。
只看他如今的神态和气质,哪里还能想到半年前他还是个需要暂居驿馆的穷小子呢!再看他的穿着打扮,足见侯府待他的用心。
尤其是侯府进献的酒方,太医令证实却对伤后治疗有奇效,尤其是发热时将其擦拭在五心处,能够更快的降温。
还有在京城中逐渐传出名声的荆川纸,以及前几天工部尚书提到的滑轮,无一不与之相关,由是皇帝也就更关注了几分。
这一关注可不得了,他发现栗子煜几乎没多做考虑,就开始动起笔来。虽说殿试只有一个时辰,可这样急切却未免有失稳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