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1/2)

栗子煜听到消息后,只觉得恶有恶报,听过便罢,也就再没把这个人放在心上。

不过,马健华的悲剧倒是给石丘坝的人上了一课:做人很重要,药也不能乱喝!

在十一月下旬,牵动全国人民的高考终于顺利的开始了,向明洲还支援了5角钱的报名费。

“也不知道卢望飞能考多少分?”向明洲和栗子煜说着闲话。

栗子煜:“你这么看好他,那肯定就差不了!放心吧!”

向明洲:“希望如此吧!”

栗子煜觉得媳妇这个校长当的还挺不容易的,不仅要管着学校、要上课,还要兼职给学生起名字,报户口,学校有不少学生的名字就是他给起的。

村里的孩子平时都只叫小名,只有需要落户的时候才会起个大名,而且石丘坝虽然是个杂姓村,可还是有一些人家延续着宗族制度,对于大名就格外上心一些,向明洲的学问是公认的,起名字的重任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栗子煜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记得你们学校是叫石丘坝小学吧!”

“哎呀!忘了换牌子了!”经过栗子煜的提醒,向明洲才想起这回事儿,这也不能怪他,主要是原来那些小学生已经达到中学水平了,还想继续学习,又没有条件出去,他能怎么办?总不能让学生就这么断了求学路吧!

山里的学校都比较宽松,只是别的地方都是往小了宽松,实际学的知识要比应该掌握的少,到了石丘坝这里,向明洲平日里没事儿,就把向父向母教他时的方法拿了出来,学生的学习进度反而要更快一些。

而且因为山里的教育环境特殊,资源有限,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法,多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真能学出名堂来的那不仅自觉性强,头脑也是确实聪明。

不过,像卢望飞这样的,整个学校也只有这一个,向明洲觉得他是个好苗子,没少给他吃小灶。

……

一个月后,两封录取通知书彻底让石丘坝沸腾起来,通知书是村长亲自取回来儿,一个是学校的代课老师,那是个去年刚分到这边的知青,叫李国良,向明洲看他学问实在扎实就录用了,还有一个就是卢望飞了。

师生同时考上大学,这也是一段佳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