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2/3)
至于为什么村民要提到向明洲,这里面也有个缘故,向明洲他们家是村里名副其实的豪富,一开始大家还真没想到他们家能那么有钱,可等到改革开放后,那座青砖大院儿就一日日地热闹起来。
起初是因为有人特意从C市过来找栗大夫看病,现在大家谈起来还津津乐道,那还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小汽车,就一个感觉:贵!
那么多有钱人过来看病,就是傻子都知道诊费肯定少不了。
因为栗大夫从来都不明码标价,找他看病向来是他想要多少就是多少,不过大家也不以为意,反正肥羊又不是他们,他们乐得看外乡人被宰。
尤其是对于那些穷困的人家,栗大夫从来就没催过诊费,你要是有钱就给,没钱送两个鸡蛋,带点青菜他也会高兴地收下,实在是穷的叮当响的也就含糊着过去了。
这不就是劫富济贫吗?对于这样的栗大夫,村民们爱戴的很,对他的感激之情仅次于向校长。
至于向校长又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可就多了。
如果没有那一波波过来拜访的人,他们还不知道向校长竟然那么厉害,不仅会画画,会写故事、写文章,还会多国语言,翻译的作品全国都有卖的,要不怎么说人家是校长呢!
关键是向校长对学生娃是真好,学生考的好了有各种奖品,从铅笔、橡皮、文具盒到牛奶、面包、方便面,就没有一样学生不喜欢的,关键是每次考试的前三名还有奖学金,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哪!哪个家长能不心动?
没有人知道栗大夫和向校长两口子有多少钱,可他们一定有很多钱。这是让大家伙儿十分羡慕的事儿,也引起了大家对教育的重视。
都是为了小家奋斗的人,谁还没个念想呢?是不是自家的孩子好好学习,以后也能这么能耐呢!再不济能写会算,去找个工作也会更容易一些吧!
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如今的石丘坝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肉眼可见的就是来往的人流更多了,从石丘坝到阳化乡的这段路也比原来宽敞好走了,所有这一切,也让村民的日子更好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