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朱雀”无人机(3/5)
魏来呵呵一笑,“机器太强大,怕你们忍不住发微博朋友圈。不过现在给你们一人一台,可以尽情的宣传了。”
“生产线的架设做的怎么样了,产能如何?”
“单条生产线日产量能达到3000台。公司目前可以快速铺设三条生产线。”
“全力备货,产能还能扩大吗?”
“再扩大的话性价比就低了,零部件装配可能会跟不上,主要是相机系统。”岳作功犹豫了下又说道:“魏总,和索尼签了两年的合同,如果无人机卖的好,可能要面临巨额的相机光学元件定制费用。”
“我也有所顾虑,不过光学元件也就那几家强。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
“我们这次总投入了三亿的研发资金,其中和索尼共同研发的费用就高达1亿,相机系统也并没有优于市场多少,仅仅和对手持平。关于产品的定价你们怎么说?”
“发售价定在4999元。我们单台的生产成本就达到了1200元,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芯片的采购费用,占到了生产成本当中的一半。”唐明江说道。
“没有办法,我们的制造精度才刚刚入门纳米级,现在西方大厂都在朝着5nm进军了。加快各个机型的开发,公司的无人机系列不能只有这一款产品。”
宣传工作的展开是如此的迅速和突然。借助于自媒体的发达,很快微博上的言论就引起了大域科技的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