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手造机器人(1/5)
三米高的机器人矗立在实验室中,金属外壳还没有覆盖,由头部,身体和四肢组成,近处观看仿佛机器零件的堆砌参杂密集的电线。
机器的外形多种多样,相对于针对不同情况的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构下,人形机器人仍然拥有着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层出不穷,固定化的机械技术已经渗透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大型机械可以做到许多人力无法做到的工作,也有着先天性的限制条件,地形限制。
机器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是重复劳动与计算的替代。机器的大小也由其功能与用途决定。作为一款需要快速部署和应用的种植机器人,人形机器可以方便的搭载其余模块,实现种植任务。沙漠地貌并不是简单的平地,高地,峡谷,沙丘多种多样的地形,就决定了机器的大小与重量。
这样的机器人任何国家都能造出来,因为缺少控制系统。无人操控并不是真的字面上的无人操控,一般指代的是远程操控和自动运行。
种植机器人缺少了各项系统的安装,换言之,站在魏来面前的大家伙,是个样子货。最先安装上的是机器人的工作系统,自动种植,沙漠地形中,种子需要在米深的位置生根发芽,简单来说工作流程就是移动打洞放种子。
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到了控制系统上。电力驱动的机器人,各项电子元件,在魏来的手中重新构建,形成了操控无人机的核心元件,这个长方体电子元件,抽屉大小,控制着整个无人机的运行。
这正是系统提供的多功能无人机器人技术的精华,真正的黑科技,通过设定各项参数,实现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命令的执行。
简单来说三大功能:环境扫描,精确定位,移动控制。
魏来将它装进了机器人的头部,并给这个系统起了个名字,“感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