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地下工作室(2/5)

“我去干嘛,添乱呢,你这才刚发展,我就别过去折腾了。再说了,好像过去你就有时间陪我一样,你老妈上网呢啥不知道。”

魏来沉默,然后说道:“我今年可能要早些过去。初五就打算走。”

“没事,我这边你不操心,现在也是当老板的人了,等你大楼盖好了我再过去参观,老大不小的人了,注意安全啊。”

魏来急着将现有的科技在自己的实验室应用起来。初五大清早,魏来拉着母亲整理的吃食和衣物,踏上了回基地的路。魏来给员工的假期放到了正月十五,回来之后,魏来便一头钻进了自己的地下实验室。实验室内还略显空旷,只是在西北角停放着三百台建筑机器人。

魏来优先对建筑机器人进行了改装,这些工作只能由魏来自己一点点进行改造,对机械工程设计上,魏来还是小有心得,多功能无人机器人技术毕竟是从一开始就接触到的科技,没有人工智能,焊接,压铸,切割,装配的指令仍然要由魏来为一台台机器人进行分工和改造,相比于建筑机器人的统一指令,这对于魏来来说仍然是一个大工程。

通过改造,魏来要打造实验室的第一个房间,设备制造车间。从零到一的过程是缓慢的而又困难的。3月15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魏来终于将机器人改造完毕,投入设备制造车间的建设。相比于地上实验室的设备制造间,通过机器人不断重复的精度制作打磨,终于是将这个极为普通但不可或缺的工厂建设了起来。

设备制造车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具的生产制造,多样化的设备定制和改装,以及机器人的生产制造,通过车间实现高效和半自动化。在魏来看来,自己制造的机器人称不上机器人,更多的偏向于工程机械,繁复的指令设计,只是更好的让魏来减少了人力成本。

用修基地的建筑机器人举例,“感官”系统很好的实现了地形,移动和定位系统,借助于全景模拟扫描仪,照着国家数据库的图纸将指令一股脑的输入给机器人,就进行了地下工程的修建。至于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和错漏之处,魏来并不清楚。魏来的小聪明在于能收录到国家数据库中的图纸,必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设计优化的,照着图纸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