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赴考(3/4)
王三替王管家谢了恩。
赵云安转头看向常家兄弟,开口问题这一年的天气来。
一提起这话茬,常家兄弟果然也愁眉苦脸。
常泰年纪大还好一些,常春已经忍不住抱怨:“老天爷也不知道咋想的,简直要热死个人,山上的桃树都要晒焦了。”
赵云安皱了皱眉:“那怕是要影响收成了。”
“可不是吗,今年种下去的稻子晒死了好多,如今快收成了,一捏一把都是空壳子。”常春苦着脸道。
常泰捅了一下弟弟,转头安慰道:“好歹还是有些收成,饿不死就行,熬过这天气就好了。”
赵云安点了点头,又说:“若是收成真的不好,想必到时候云州知府也会上书陛下,请求减税。”
常泰笑道:“不说这个了,云安,我大哥在京城可好?”
“好着呢,常大哥在翰林院任庶吉士,他自己高兴的很,说总能学到很多。”
常安并不是一甲进士,是没办法直接成为翰林院修撰编修的,得再经过一次选拔考试才能进翰林院。
当时赵云衢问过常安,是否要帮他运作一下,谋一个好差事。
常安思虑再三,还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考进了翰林院,如今过去一年半时间,他虽然还是庶吉士,但在翰林院里人缘却还不错。
常泰常春心底都高兴,他们虽不知道庶吉士是什么官,但他们听说过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所以都觉得翰林院是个好地方。
“太好了。”
常泰不好意思的笑:“大哥远在京城,家里头祖母和爹娘总是牵挂,幸亏还有大嫂和云安照顾着,我们才安心不少。”
赵云安笑了笑:“都是六姐照顾着,我可帮不上什么忙。”
“可不能这么说,每次大哥写信回来,都说当初幸亏遇上了你,要不然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去参加春闱。”
你来我往几句,常春话不多,常泰倒是热络的很。
很快到了赵家的老宅,王管家果然不在,不过宅子倒是收拾的干干净净,来做饭的厨娘也是以前用惯的那一位。
常家兄弟都没多留,笑着说:“长途跋涉的,你也该累了,到家之后好好歇一歇。”
赵云安也没强留。
转身却吩咐马贵:“让丫鬟将六姐准备的东西理一理,再挑两样适合老人家的,明日我去一趟常家。”
马贵一愣:“少爷,明日就去吗?”
“天这么热,您一路也累了,不如等考完再去也一样。”
赵云安却摇头:“若只是好友倒是无妨,可现在两家是亲家,常奶奶和常叔就是我的长辈,理应早早去拜访的。”
马贵只能去收拾东西。
这一次他们虽然也带了婆子,但都是粗扫的,贴身的事情还得马贵和常顺来办。
主要是柳心去年终于出嫁,如今肚子里揣着一个,自然是不能远行的。
金氏倒是有心让秋夕霜华跟着来,但赵云安觉得带着丫鬟反倒是不方便,索性只带了两个婆子。
不过有能干的马贵和常顺在,赵云安压根没觉得哪里不方便。
到底是年轻人,歇了一晚,第二天起来,赵云安又是神清气爽的好小伙了。
他喝着粥,吃着云州本地的小菜,还啃了两个糖饼:“果然还是云州的味道最正宗。”
“晚上还挺凉快,我还怕睡不好。”
马贵在旁笑道:“伯府这老宅子建的好,冬暖夏凉。”
赵云安吃完了,又问:“常顺,这次去常家村,你可要回去看看?”
常顺吃馒头的动作一顿,好一会儿才摇头:“我去给婆婆磕个头,其他就没了。”
因为带着的东西多,赵云安索性就坐了马车。
驾车的依旧是王三,他看着老了一些,性子倒还是那么乐呵。
赵云安嫌弃车里头闷,坐在车头上跟他说话,王三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住。
“今年大家伙儿日子都难过喽,收成不行,肯定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常家那两座山收成都少了一些,不过总归是比只种地的强多了,再者他们家出了位位进士老爷,地里头都不用交税了。”
“县太爷都夸他呢,还特意赐了银子,让常家村盖了一座进士牌坊,用的可都是好料子,保准一百年都不会倒下。”
话里话外很是羡慕:“哎,我家两个小子都没读书的天分,要不然我咬咬牙也得供他们读书。”
等到了常家村门口,赵云安赫然看见他说的进士牌坊,就在大柳树前面,显眼的很,进村的人一眼就能瞧见。
靠近之后,赵云安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牌坊坐北朝南,用的是上好的花岗岩,四柱三门三楼,得有六米左右宽,瞧着很高,至少有七八米。
中门是个二层的石匾,雕刻着进士两个大字,左右分别雕刻着常安的出生姓名,以及高中的时间。
“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①”赵云安忍不住感叹了一声。
王三在旁听了就笑:“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夸起来也跟我们大老粗一样,我瞧了只会说威风,好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