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邓氏外戚掌权(3/3)
经过皇太后邓绥与群臣百官和自己兄弟的商议之后,刘祜正式登基。刘祜此时虽然已经十三岁,却很难像其叔父刘肇一样,在十四岁之时,就能灭掉窦氏一门,将这个江山的军政大权实实在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方面,邓绥并不像窦氏一样,穷兵黩武、不可一世,惹得天怒人怨,朝中大臣多数想废除窦氏兄妹的统治,恢复大汉刘氏的江山。
邓绥被尊为太后之后,对自己的族人设置了诸多限制。到刘祜即位的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绥为限制自己族人,让他们遵纪守法,专门向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等人下诏,纠察邓氏家族的不法行为。当时,司隶校尉专门负责京师洛阳周边的治安,尤其是负责纠察京师近郡犯法者;河南尹的官衙在洛阳,主要负责东汉京都内的大小事宜;南阳郡乃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同时是皇太后邓绥的家乡,此地世家豪族林立,殊为难治。太后此举,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太后是要限制豪强的势力,特别是约束自己邓氏族人。其间有一次,邓绥兄弟邓骘的儿子因为触犯了法律,就在其父邓骘的监督下自首,受了髡刑。
邓绥之所以严于律己,并且对自己的族人也在德行上严加限制。是因为她早熟读史书,深谙一个外戚大族的兴衰败亡之理。
历史上窦氏一族,就是纵容自己家人嚣张跋扈,无法无天,才导致了举家之祸。
据载,邓氏一门几乎是整个东汉最为贵宠的外戚,“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邓氏一族能够如此兴盛,与其恰当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常言道:“欲要取胜于人,先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邓绥倚重外戚,但却执政明达,无疑让其他想扳倒她的人望而却步。而反观刘祜之才,实难与其叔父刘肇相提并论。何谈能够将大权从外戚手中夺回呢?加上一向颇具雄心的亲生父亲又辞他而去,自己外部的支持力量也就更少了。
此消彼长之下,刘祜欲要亲政,实在是堪比登天的难事。
与其说这是刘祜的悲哀,不如说是整个东汉自刘炟之后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