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昭城相约(4/5)

兖州的陈宫等人对此无所谓,主要就是颍川这帮河南士族的想法。

荀彧和荀攸对视几眼,他们二人都是大局观很大的谋士,不会仅仅将目光放在家族利益上,而是放在更高的天下。

实际上这正是一流谋士和二流谋士的区别,这些顶级的聪明人智慧上的差距有时候哪里会那么大呢?

真正让他们产生差距的就是思维,一辈子只想着在狭窄的天地之间争斗,怎么可能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呢?

洛氏子就算是属性能力不如外面的臣子,但发挥出来的能力却完全不逊色,就是因为洛氏子高屋建瓴,不汲汲于个人私利。

见过荀彧的人都称赞他有王佐之才,就连洛氏都这么称赞他,正是因为他有惊天的才华外,还有寻常士族难见的格局。

面对为难的曹操,荀彧抱拳作揖道:“主公,事有轻重缓急,有些事参加不一定能得利,但不参加却一定有害,如今昭城之事正是如此。

不若主公前往昭城,然后选定一位主战之人,统率大军,佯装进攻,若是袁术不备,便直接突袭。

这般作为还能将袁术拖在汝南,他定然不会前往昭城了。”

曹操眼前一亮,前往昭城肯定是带不去几个人的,到了兖州和冀州边境,大军肯定是进不去的,文臣武将同样要留在兖州。

曹操的目光落在了夏侯惇身上,微微笑道:“元让。”

听到曹操叫出夏侯惇的字,众人毫不意外,只要有这种事,曹操一向都是让夏侯惇来做。

夏侯惇出列应声,曹操笑道:“元让,为兄前往昭城,兖州基业就交予你了,命你主持征讨袁术事宜全权主管,不要让为兄失望。”

夏侯惇沉声道:“主公放心,惇定尽心竭力。”

曹操和夏侯惇对了一个眼色,夏侯惇就明白曹操这是让他一定要看好皇帝刘协,万万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出现差错。

如今的曹操麾下鱼龙混珠,不仅仅有冲着他曹操而来的人,倘若这些人想要做些什么,还是很有可能的。

……

徐州东海。

对昭城来信,刘备大概是最没有愁绪的,他笑着对洛齐道:“子齐,昭城可是有什么大事吗?”

洛齐笑着摇摇头道:“齐已经有太长时间没有回到过昭城了,自然不知道家族想要做什么。

但玄德公,齐的伯祖虽然名声不显,不像史书上的历代昭公那样有天纵之资,但万万不可小觑。

我这位伯祖,内藏锦绣,年岁愈长,智慧愈深,实在是一位眼光长远的智者。

他既然向诸侯相邀,那就定然是真正的大事,正如信中所言,素王降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