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李世民,不要让我失望!(卷末)(3/5)
河北人在窦建德的治下,感受到了原来这才是人该过的生活。
而不是被关中吸血,被关中奴役,这就是窦建德民心这么足的原因。
现在他在虎牢关被击败,被俘虏,但是河北本土,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大唐想要拿下河北,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河北依旧不服!
你还没有击败我们河北人,凭什么投降,再被你奴役,这就是主流河北人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想要让河北臣服,应该怎么做?”
洛苏的话,如同拨云见日,将河北现在的情况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让李世民非常惊艳,这是之前从未有人说过的角度。
和窦建德这种仁德之主无关,和人无关,而是和更宏大的东西有关系。
但是这种角度非常符合李世民的审美,他强行从更深层次的思考中拔出来,沉吟道:“要么就彻底将河北打服,要么就对河北许诺,安抚,别无他法。”
将河北打服,那就是要针对河北再来几次打仗,让河北人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承认战争上的失败,进而臣服。
最后就是隋朝那种形势。
对河北许诺,那就是改变关中本位,至少不对河北剥削的那么狠。
“秦王,如果是你,你要选择哪条路?”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是安抚,兵者,死生之地,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河北强盛,大唐没有必要招惹这里,而且我看待关中和河北一样,并不偏袒哪一方。”
想到这里,李世民猛然反应过来,“文公您是说,窦建德就是一面旗帜,如果杀了窦建德,在河北人看来,就是大唐要继续对河北施行高压政策。
而饶恕窦建德,就是代表大唐要对河北施行仁政!
对,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窦建德此人,名声很好,我答应了要保住他,他和我大唐高层也没有什么仇恨,留下他的性命还是很简单的。”
不对!
如果真的如此,文公不会特意说,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明文公认为可能会出意外。
李世民迅速检索一番,最后将人选定在了自己的父皇身上,父皇会想要杀窦建德吗?
如果说这世上李渊只有一个粉丝,那一定是李世民,李世民本就是一个感情很充沛的人,他对他的父亲充满了感情。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有些坐立不安,如果自己的父皇真的要杀窦建德,那自己该怎么办?
他猛然想到,文公一进来之后和自己所说的,原来是因为这个吗?
原来在文公看来,自己和父皇之间的冲突会这么大吗?
李世民的表情全部都被洛苏收入眼底,他知道李世民心中在想什么,“秦王,想要成就古之未有的大业,就不能在天下之间造成这么大的矛盾。
你记住,河北之强,不是凭借压制就能够压制下去的,更不是关中所能压得住的。
大唐能奄有天下,一是因为你的确是天下最杰出的那个人,是天生的皇,但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天下只有不足六百万户,所以大唐才有一统天下的国力。
一旦人口膨胀到九百万户,甚至一千万户,狭小的关中就失去了压制天下的实力。
隋朝那种以关中临四方的政策就是在找死。
时移势迁,伴随着河北、河南、江南、江淮的持续开发,人口增多,关中所拥有的力量会越来越小。
如果继续使用那种对河北高压的政策,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河北最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会在大唐人口最巅峰的时候,毁掉整个大唐。
你要谨记!”
嘶!
洛苏的这一番话,听的李世民只觉浑身发冷,他相信文公绝对不会危言耸听,那这就是事实,而且的确是很有道理,此番中原大战,江南和江淮供给的粮草很关键。
在过去的岁月中,江南和江淮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
李世民沉重中认真点头郑重道:“文公,我明白了,一定会保住窦建德的命,如果有朝一日我真的能成为诸夏的天子,我会按照您今日所讲的去做。
暴隋贵关中而轻河北,我会一视同仁。”
洛苏一指棋盘,“再来一局,让你四先,以你的棋力,应当能和我拼个旗鼓相当了。”
李世民下棋不错,但仅仅是不错而已,还达不到棋圣的地步,况且洛苏本身并不在乎输赢。
今日来到洛苏这里,李世民感觉自己完全失却了之前的沉稳,变得有些一惊一乍,但他认为这正是人之常情。
毕竟他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甚至感觉自己可以从文公身后看到素王若隐若现的影子,这让他怎么能够坐的安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