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缓和(2/5)

直到散朝回官邸后,陈经邦还沉着脸,不能释怀。

虽然陈经邦心情郁闷,还让自己妻子得了个不惠的名声,但这次矿业分利因为过于高调,倒也让很多人认识到朝廷是真的在认真惠民,都开始有些期盼下次认购劵什么时候发售。

而且,朱翊钧还特地授意官报加大对普通士民因得到认购劵而获厚利的事迹进行报道,以让更多的士民相信朝廷集资非是为夺民间之财来挥霍。

凤阳的陈九竹,就因此被官报疯狂报道,他如何实现月入一万两银元的。

当然。

这里面月入一万两银元有文学性夸张手法的成分,毕竟矿利的回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么大,所谓月入一万两不过是把未来几十年的矿利都往最乐观的方向估计而已。

但这对于朝廷而言,并不重要,他们只想能因此吸引天下士民关注矿利,进而知道认购劵是可以持有的暴利就行。

矿利分红正式兑现,对于缓和内部矛盾的确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负责改革的皇帝朱翊钧与执政公卿们,开始能够缓和主张改制后,自己与亲友间产生的矛盾。

「外公老去的事,母后也别太伤心,朕已下旨从内帑拨银元五千两银元赐祭,以全母后孝德,另赐价值两千两银元的认购劵代祭田之赐。」

恰巧在这不久,武清伯李伟突然去世的事就发生后,朱翊钧就在李后面前说起了自己的安排。

朱翊钧这么大方,虽然是,看在李文全为大明辛苦建了五百六十七座关台,且还在之前鞑虏为反对新礼大规模入寇期间被证明质量是有保障的,进而证明李文全在这构筑工程方面的确没敢乱来,而也就不想让这么认真为自己搞基建的外戚李文全寒心才这样做,但他这样做,也确实让李太后心里好受了不少,不由得问:「外朝文臣们会不会不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