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改革考试制度,不再独尊儒学(2/3)

“是得多建设一些培养技术人才的学堂。”

“大明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只是需要会做官的人才,而是大量需要各类技术人才,甚至还要有新的筛选人才的机制!”

“科举制只是作为选官的考试制度,选不出所有的人才。”

“所以在人才的考选上,要彻底改革一番,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朱翊钧突然说出了要建立新考试制度的看法。

在王锡爵一旁的沈鲤先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钧回头看了沈鲤一眼,然后笑道:

“应当选官归选官,选人才归选才!”

“事实上,从科举制度出现开始,就把这两者混淆了。”

“在科举制度建立之初,帝王与其说是选人才,不如说是通过科举把控人才。”

“所以才有了唐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我们现在应该把科举留着作为选官的考试,而另立一种考试制度,作为考选认定某项人才的制度。”

“这样人才可以去参加科举当官,也可以不参加科举直接去获得相应职事。”

朱翊钧这时说后就看向李成梁、王锡爵、沈鲤等人:“诸卿以为如何?”

“请陛下明示。”

众随扈公卿这时回了一句。

“简单!”

朱翊钧回了一句,就道:“科举只保留会试和殿试且与吏部的考选合并,会试录取的就可以做官,殿试结束后依旧授予进士身份。”

“而乡试改为高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高考。”

“所有合格通过高考考试者,皆授举人身份,举人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而直接在社会上谋职。”

“而院试改为中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中考。”

“所有合格通过中考考试者,皆授生员,生员可以直接进入高等学堂,在将来通过高考获得举人身份。”

“县试则便为初等学堂统一考试,可简称为初考,所有合格通过初考考试者,皆授童生。”

“童生可以直接进入中等学堂,在将来通过中考获得生员身份。”

“举人、生员、童生以后只是一种学历,不再是功名,只代表他在不同层级的通识知识与部分专业知识上是合格的。”

“当然,国家现在财力充沛,而为鼓励天下子民向学,依旧会给生员以上的士子发放津贴。”

“所有学堂,无论旧式学堂如国子监、各府县学这些,还是新式学堂如大明工业学堂、大明矿业学堂,皆按照实际情况,划分等级。”

“社学皆为初等学堂,且教学内容要统一变成和兴明书院初等班的教材一样!皆要从旧式教育变成新式教育。”

“另外,再兴办一批中等学堂,教学内容要统一变成和兴明书院中等班的教材一样。”

“高等学堂按情况来分,像普遍的官办书院这种学生什么各科知识都培养的,便为普通高等学堂,大明矿业学堂等只培养一类知识的,便为职业高等学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