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太子升官,皆是忠臣(2/4)

“话虽如此说,但这是在拿整个国家的信誉开玩笑,也是违背了把本族百姓当人的新礼,如果我们今日可以为移更多民众,肆意污蔑,是那他日一旦民变一旦大到不能阻挡的地步,那造反的百姓是不是就也可以不把皇室贵胄与权贵官绅当人看,也可以为了国家大义,想杀就杀?”

“这样岂不依旧是旧礼的时代,人人随时都会被当成奴隶,也随时都会成为人上人,而不会有真正可以dú • lì自由到可以做自己研究创作自己作品的人材?”

“可以说,现在这些人,虽然各个嘴上都说着新礼,但还是在拿旧礼那一套做事!即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讨好上面,为了眼前的国家利益,不惜让大量无辜的人枉死!”

“这样下去,只要蒸汽机带来的财富增长到不能再增长而停滞的时候,大明迟早会恢复到旧礼那一套!”

太子越说越起劲,到最后竟双手叉腰起来:

“大不了,我这知县不做了,也不会按他况巡按的意思来。”

“好!”

“很好!”

“这个休宁县的知县还真是有脾气,既如此,那本官只能如实向朝廷参劾他的懒政之举!”

巡按御史况隆庚在知道休宁县的太子没有照办后,也颇为气恼,故也就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就真的上本参了太子一本。

而安徽巡抚赵怀庆也在看到徽州府各县查缉矿贼的情况后,同巡按御史况隆庚一样惊讶。

因为他也没有想到休宁县会抓这么少的矿贼。

但赵怀庆没有多说什么,更没弹劾太子。

不是赵怀庆不想下面的官员多抓些矿贼,而是他知道,敢在这个时候还讲公道的人,要么是不怕事的真君子,要么是背景很强的人,自己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县没有多抓矿贼就是惹恼这样的人,毕竟这两种人都没必要去得罪。

太子这里则将婺源知县戴一清过度执行圣旨的罪证收集了起来,且直接通过大明的密告体系,奏了上去,意在反应一下基层的情况。

“殿下反应的这种情况肯定是真实的,但陛下,以臣愚见,眼下像戴一清的这种情况还不能处置。”

“因为朝廷若真只是让他们严查矿场,且以此为考成之重要指标,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自己亲友污蔑成矿贼都行,但如果朝廷既要他们严查矿场又不得冤枉一个好人,他们就会因为做不到而直接选择不严查,只收矿贼的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