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生意 生意(2/2)

等大哥说了来龙去脉,顾佳年才知道因果。

他吸了吸鼻子,低头道:“都是我读书花钱多,大家才想方设法要挣钱。”

全家人的花销加起来,都他一个人多。

神仙大人,我也想帮忙挣钱。

你好好读书,等考□□名自然有花不完的钱。

可是那样太久了,顾佳年抿了抿嘴角,心底有些不乐意。

顾延年笑着摸了摸他脑袋:“跟你没关系,就算你不读书也得多挣钱,不然怎么过上好日子。”

“再说了,你要是不读书,哪儿会去清源文会,咱家哪儿来的五十两银子,还有那么多药材,你瞧我,吃了一段日子,在腱子肉更壮实了。”

要知道逃难那会儿,他也瘦得皮包骨头,如今再一看像是两个人。

这些都是弟弟带来的,顾延年心底门清。

顾佳年捏了捏大哥硬邦邦的腱子肉,很是羡慕。

同样吃滋补,顾老爹与顾延年都越发强壮,又是顾延年,大约是习武的缘故,看起来人高马大,身材矫健。

可惜顾佳年岁小,小脸吃得粉□□白,只能用可爱形容,与威猛无关。

顾佳年想了想,便说:“那我也一起去,我可以帮人写信,写对联。”

顾延年笑着搂住他:“好,咱俩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说完自己乐呵起来:“瞧我,现在也出口成章了,是不是显得特别有学识。”

顾家夫妻知道顾佳年也要去,倒是没反对。

顾老爹还夸道:“年轻人多出去见见世面总是好的。”

至于读书人做小买卖丢人的说法,顾老爹可不听。

毕竟他们家底就这样,一家人都打定主意供孩子读书,但从没想把他养成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人。

距离佛诞日还有一个月,顾家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

就连程老头也打算做一些药草包,到时候当香囊卖。

顾佳年读书之余,还给家里出主意。

不如顾老爹的手艺是不错,但做的笔筒未免单调。

顾佳年便说:“爹,咱们的木料不值钱,肯定不能跟书坊里面的比,所以要在式样上花心思。”

顾老爹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可除了正经的式样,还能怎么做?”

如今宝儿用的,还是他去书坊里头看了,回家照着样子打的。

顾佳年想了想,便说:“不如做一些十二生肖,瞧着生动有趣。”

“佛教传说的也行,毕竟是佛诞日,也许会有人喜欢。”

顾老爹一听,点头道:“两样我都做一些试试看。”

他先上手做了只兔子望月模样的,不只是雕刻,而是整个笔筒做成兔子形状。

顾佳年见了便夸:“爹,这个可真好看,要是我瞧见了肯定想买。”

顾老爹被他夸得开心:“拿着。”

“可这是要卖钱的。”顾佳年抬头道。

顾老爹笑起来:“银子也没有我儿子重要,爹再做一个就是。”

他现在浑身劲儿用不完,想趁着佛诞日前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顾佳年收下了兔子,想了想,又出门捣鼓了一些花瓣回来。

“宝儿,你又给娘和喜年摘野花了?”顾延年这几日沉浸练武,回头一看奇怪问道。

顾佳年摇了摇头:“这花儿不是送娘的。”

他从程老头那边借来药杵,很快就把花儿捣碎了,挤出干净的花汁来。

顾佳年又拿来毛笔,沾了花汁的眼色,在笔筒上涂涂画画,很快,原本还有些单调的笔筒,顿时变得生动有趣许多。

顾老爹瞧了,惊喜道:“这么一描可真好。”

明明只是几笔,却变得截然不同。

顾佳年笑道:“这颜色不长久,很容易褪色,但胜在能看一个新鲜。”

顾老爹笑起来:“新鲜就够了。”

顾延年一看,便起身道:“我去采花,宝儿留下画画。”

很快,顾延年回来了,身后还跟着赵晚晴,两人都捧着好大一束野花。

“宝儿,听延年哥说你们在做木雕,我能在旁边看看吗?”

顾佳年笑道:“当然可以。”

赵晚晴在他们身边蹲下来,偶尔帮忙递个笔,捣个花。

顾佳年怕她无聊,就问:“晴晴姐姐,你要不要试试?”

赵晚晴连忙摆手:“我不行的,连笔怎么拿都不知道。”

“拿笔很简单,只是照着描画就行了。”顾佳年递过去。

赵晚晴这才鼓起勇气,抿着嘴瞪着眼睛,一笔一笔的往上面描颜色。

“晴晴姐姐画得很好,比我画得好看。”顾佳年夸道。

赵晚晴一下子高兴起来:“真的吗?”

顾延年从旁边看了眼,评价:“我看都差不多。”

顾佳年却说:“不一样,你看这里,晴晴姐姐用了偏绿的眼色,我用了偏红的,最后的效果就不一样,晴晴姐姐配色比我厉害。”

赵晚晴更高兴:“只要不丑就行,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儿,可以帮你们画画。”

这时候顾喜年端着一盘子豆面糕出来,一看也说:“晴晴姐平时绣花配色也好,怪不得画得也好看。”

赵晚晴被他们夸得脸红,羞涩道:“哪儿那么厉害,我都胡乱搭的。”

“喜年,你们做了什么,闻起来好香啊。”

顾喜年忙道:“是豆面糕,你们快来尝尝味道怎么样,能不能卖出去。”

众人连忙洗了把手过来尝味道。

所谓的豆面糕,是顾家老家那边的吃食,也是粘糕的一种。

蒋氏左思右想,觉得这东西对于临川县的人肯定新鲜,所以跟女儿一起,将黄黏米蒸熟了摊开,再在上面撒上熟豆面和糖。

卷起来的豆面糕像一个个螺旋,一口咬下去又甜又粘,因为有熟豆面,所以一点都不会腻,吃了一颗还想再吃一颗。

顾老爹评价道:“孩儿他娘的手艺还是那么好,跟在老家一个味儿。”

顾家兄妹都露出怀念的神色来,因为豆面糕做起来麻烦,还得用上红糖,来到临川县后,他们也都是第一次吃。

顾佳年小小的咬了一口,也在回味童年的味道。

“真好吃,娘的手艺越发好了,肯定能卖出去。”

程老头也喜欢:“像我这样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吃,老少皆宜,只是不能吃多了。”

赵晚晴第一次吃,眼底更是惊奇:“味道真好,如果街上有得卖,我肯定会想买来尝一尝。”

蒋氏听着,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因为画画上色的事情,赵晚晴便在顾家多留了一会儿。

走的时候没让他们送,还说:“就在村里,喊一声就能听见,不用送。”

蒋氏恨铁不成钢的瞪了眼儿子:“老大,没瞧见晴晴要回去,你怎么不送送?”

顾延年奇怪的反问:“就这么几步路,她都说不用人送了,我为什么要送。”

蒋氏被他噎了一句,等进了厨房,忍不住跟女儿吐槽:“你哥这棒槌,这辈子怕是娶不到媳妇了。”

顾喜年偷笑道:“也许有人就喜欢我哥这样的呢?”

蒋氏嗤笑道:“这棒槌说话能把人气死,哪家闺女瞎了眼。”

他原本还想着推一把儿子,指不定跟晴晴能看对眼,结果,哎,不提也罢。

赵晚晴回家的路上心情极好,虽说帮忙干了活,看谁让她高兴。

顾老爹见她喜欢,还特意做了个简单的摆件送她。

“晴晴。”一道声音打破赵晚晴的喜欢。

赵晚晴喜色收敛,闷声叫了人:“二婶。”

叫完就想回家。

赵二媳妇一把拽住她:“我说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别老是往人家家里走,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赵晚晴扒拉下她的手:“青天白日的,我找小姐妹说说话怎么了,我看谁嘴皮子胡说八道,到时候让我娘过去撕烂她的嘴。”

赵二媳妇脸一黑:“你这孩子说话怎么这么冲,二婶也是为了你好。”

“二婶还是多管管堂弟堂妹吧,昨儿个我还瞧着他们光屁股到处乱跑。”赵晚晴冷哼道。

“行行行,我回家说说他们。”

赵二媳妇话锋一转:“晴晴,你还没说人家吧,正好二婶认识个很不错的小伙子,改日……”

赵晚晴捂着耳朵就跑:“我不听我不听,你跟我爹娘说去。”

赵二媳妇想追也追不上。

“这小贱人,给脸不要脸。”

她暗骂了一句,却不敢真的去问赵村长夫妇,她要敢开口,肯定会被扫地出门。

赵晚晴回到家,赶紧把这事儿跟亲娘说了。

“她拦着我就说这事儿,指定没安好心,娘,你可得帮我。”

刘氏脸也是一黑:“这天杀的,竟打起你的主意来。”

“晴晴放心,咱家的事儿,他们还做不了主。”

赵晚晴自然放心,爹娘都不是糊涂人,否则二婶也不至于直接找到她。

顾家忙得热火朝天,一个个都为即将到来的佛诞日准备着。

佛诞日的庙会会持续三天,地点就在临川县外的长生庙里,庙外头摆摊子是不收费的。

终于等到佛诞日,顾家老小半夜就起身朝着长生庙赶去,怕去晚了,就占不到好地方。

哪知道等他们一家赶到了地方,顿时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