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142 北平为都(2/4)
有人说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只为心安,毕竟他皇帝之位得的名不正言不顺。】
“也是,朱允炆那昏君活活烧死在宫中,不免化作厉鬼,换我也得迁都。”朱高煦忽然理解他爹为何迁都了!
朱高煦还煞有其事的点点头,一副他懂了真的懂了的模样。
“四遍。”朱棣道。
朱高煦!!!
“爹!天幕上可没出现儿子的心声呀!”朱高煦指着天幕,干干净净,没一条心声的天幕。
“说话也算。”朱棣道。
“您开始可没讲说话也算呀。”朱高煦急眼了。
“这大明,谁说了算?”朱棣问朱高煦。
“自然是爹您说了算。”朱高煦想都没想回道。
“六遍。”朱棣道。
朱高煦……
【若只因这个原因就迁都,未免太小看心有宏图大志的永乐大帝朱棣。
咱们一起分析分析靖难之役后明太宗朱棣面临得如何的困境,才让他如此执着的迁都。
宁愿遭受天谴,也要天子守国门。】
朱高炽见天幕上“天子守国门”这几个大字时,心底还是带着对他爹朱棣的崇拜。
【首先靖难之役后,打破了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对边境的布局。
之前咱们就分析过,大明边境的压力很大。
蒙古虽被打败,但野心还在,北有瓦剌、鞑靼还有兀良哈,原本的边境是由朱元璋的儿子们镇守。
可靖难之役,朱棣自己成了皇帝,其他的藩王兄弟也不可能再重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且,靖难之役这场内战让明兵力大降,折损了不少大将。
问题来了,那该由谁驻守边境?】
【朱高煦】:我呀!
“二哥,你可是忘了你死皮赖脸的不离京了?云南你都不去你还能去驻守边境?”朱高燧灵魂发问。
最后朱高燧又轻声说了句,“八遍。”
听到神迹分析,朱高炽眉头微皱。
朱棣则轻叹一口气,神迹所述全中他心中所想。
【并且,自宋朝以来,北方已经失守两百多年,这两百年多全都由外族统治。
文化的侵蚀是根深蒂固,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