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176 师出之名(4/5)
只因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对乔琰来说最不可能出现消息外泄的地方。
此地收容之人,不是她从投诚的黑山贼里专门遴选出来的,便是在彼时中原的蝗灾之中被褚燕在售卖薯蓣的时候带回来的。
即便是乐平书院中就读的学生,也已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而与山中那处坞堡基地隔绝了开来。
将信鸽养在此地显然最合适。
而后,她将豢养手册中与牛羊猪马,甚至是猎犬的部分都专门摘录了出来,分别交给了在武威郡和金城郡负责屯田的两人。
赵云和程昱的性格,注定了他们在收到乔琰的这一道指令后绝不会对此提出质疑,只会快速地擢选出专人,将这件事情给贯彻落实下去。
尤其是赵云。
他当年评判乔琰的标准,便是看她做了什么,而不是看她说了什么。
他会从请求乔琰协助擒贼,到最后诚心追随,也是因为乔琰这位乐平侯确实做到了让乐平之地的民众安居。
那么眼见她如今更是将这种使民有所依的情况从并州扩展到了凉州,赵云越发不会质疑于乔琰做出的决定。
他只是随即谈起了武威郡中卢水羌按照计划打散,和汉民屯户杂居在一处的情况。
乔琰斟酌了一番说道:“此番实行新的饲养方式,先从汉民中开始吧,如能奏效,也是个与羌民之间交谈的要紧内容,正可促成羌人学汉话之事。”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只是多学一门外语算什么难事呢?
------
这一桩提升己方实力的举措从选种开始落实的时候,已经到了光熹二年的十一月。
早在上个月,乔琰让陆苑告知于孙策的表奏敕封之事,就已经完成了。
上表奏请册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和会稽太守之事,奏书送交的对象自然是身在长安的刘协,而不是身在邺城的刘辩。
但就像乔琰以毕岚为都水使者,以姚嫦为护羌校尉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得到董卓的同意一样,表孙策为会稽太守同样不需要。
比起告知于刘协,希望得到他的准允,这好像更像是一条利用自己的声望,广而告之于天下的通传。
得到这个通传,董卓气得又拍了一次桌子。
九月里,因为孙坚之死,他还得意得多喝了两杯。
孙坚杀他胞弟,杀他爱将,甚至险些因为恰到好处杀入洛阳的时间,让他彼时没能成功撤离,导致了这家伙在他这里的印象,就威胁性上来说仅次于乔琰和皇甫嵩。
如今凉州并州方面乔琰稳占上风,他根本没法给对方制造什么麻烦,顶多就是防备对方的来袭,令他纵然身处长安,也难有长安之念。
好在荆州这头算计得手、孙坚身殒,可算是让董卓除掉了一桩心腹大患。
此外,按照贾诩所说,让张济在完成了这次合作后立刻回返关中,非但不是他们的损失,而是他们的机会所在。
有次一遭,足以荆州刘表确信,他们确实是个可联手的合作对象。
那么倘若董卓还想从长安入主荆州的话,就有了让刘表不加以防备的可能了。
可惜十月底抵达长安的这条消息,让董卓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