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205(二合一) 长安之变(2/4)

王允还要阻拦,便被李傕给狠狠瞪了一眼:“我告诉你,只有让天子的意义没有那么大,才能让董卓更容易被我们击败,你若还想救出天子,就最好给我装得像一些。”

但当李傕打算让他儿子来乔装这个天子的时候,又遭到了另外一道阻拦。

他的妻子哭道:“你要与董卓对峙,这乱军之中,别跟我说什么乔装天子是天大的福气。我先前提议,进攻凉州带上你儿子混个资历,来个少年成名的名头,你不同意,现在这种危险的事情你倒是要找上他了?”

她抹了把眼泪,忽然指向了女儿,“你要带,便让她去!”

李傕要的是个足够听话的摆设,以防引起麻烦,到底是带儿子还是带女儿实在没什么差别。

他拍板回道:“行,带她就带她!”

反正也就是个假招牌!

------

这长安城里外,因着段煨的来袭和董卓的脱困,陷入了好一出三军混战的局面。

在郿坞这里,却是一面倒的战斗。

当在郿坞之外驻扎了一天的乔琰部从发动进攻的时候,郿坞之中的守军因为连续换岗紧绷着神经,直到投石机上的石子装上投石臂呼啸而来的时候,才陡然意识到局面有变。

荀攸提出的缓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并不是真的应该叫做缓攻,或许将其称为先麻痹敌方之后的强攻要更合适得多。

这一日的时间里,乔琰的兵卒何止是从陈仓到郿坞的一日行军中完全休整了过来,也让投石机和攻城车都处在了蓄势待发的状态下。

当进攻的号角吹响的一刻,数十块飞石朝着郿坞的方向砸了过去。

几乎在同时,数不胜数的蹶张弩所发出的弩箭,一齐朝着城头的方向射去。

在对着城头造成的火力压制中,于昨日组装成的攻城云梯也朝着城头的方向推了过去。

郿坞的城墙足够坚固而高的优势倒是在此时显示了出来。

虽然外侧的城墙上,因弩箭的攻势而无法让守军站稳脚跟,可后方的第二层防线依然覆盖城头与城下的防守。

乔琰这头的弩箭消耗也远比对面要多。

她抬手挡了挡头顶的日光,朝着对面的郿坞看去。

在先前一瞬的慌乱过后,对面倒也对得起有坚城庇佑和良将统帅的状态。

即便段煨本人并不在此,他将此地兵卒带出来的秩序也依然延续了下去。

只可惜……可惜他们对上的是她这样的攻城队伍!

这一时之间的应变得法,也无法起到对战局的根本性改善。

随着军令的下达,当攻城梯架上城头的那一刻,推进的重甲步兵掩护着弓箭手,也将战线推进到了二百步的位置。

一时之间只见得城头上飞箭如雨,一顿砸落。

发力更重近乎于抛落的弩箭,近距离斜向上射出的普通箭矢,以宁可射入城中也绝不能落在墙外的发射指令,交织成了一道密集的箭网。

城中负责指挥的偏将着急得只觉要上火。

若是可以,他宁可固守城关,任由对方过境,也好减免此地在守卫不足情况下的损失。

但任何一个在军事行动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哪怕他给出了这样的承诺,对面大概率也是不会相信的。

比起承担会有军队从背后来袭的风险,必定还是拔掉郿坞这个据点更为保险。

但偏偏,他们此刻连站定在城头上,将城中准备用于戍守的狼牙拍和滚石丢下去都无法做到。

这要如何打!

他厉声朝着在内圈瞭望塔上的士卒喊道:“他们的弓箭弩箭的数量有限,不能全用在我们这座小城上!用好你们手中的每一支箭,一旦有人登上城头,立刻将其射杀。”

“想想高平城,若想活命,就守住这座城!”

凉州方面的消息不可能桩桩件件都送到关中来。

董卓为了加强对手下士卒的向心力控制,所传达的自然是乔琰的杀伐之事。

她在湟中收容过冬的羌人,行教化劝导之事,建树起经济秩序——他肯定是不会说的。

能说的也就是一件事而已。

她在进驻凉州的第一战,乃是将高平城中的羌人作为典型,来了个连根拔起的清剿。

高平城中的八千羌人,尽数死于此战。

那么按照郿坞的地位,好像他们也应当会落到这个地步才对。

为了活命,自然只能拼尽全力去守城!

可他们虽在心理上知道,城破必死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

生理上,却难免在对面的流矢交织中,眼前越来越感觉到发昏的疲累。

在乔琰这一方的强势打击下,他们之中顶着盾牌冲上城头的,也在数息内中箭倒下。

眼见这样的一幕,更让人拉紧弓弦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也正是在这一瞬间,他们听到了一声清脆的金锣之声。

这不是鸣金收兵之声。

依然带着激昂进取之意的金锣声里,空中的箭矢为之一顿。

那种无差别覆盖的箭雨倏忽消失于空中。

但这份威胁消退的同时,取而代之的,便是攀上城头的先登营!

他们人尚未在墙头站定,一枚枚铁片已毫无停滞地脱手,朝着守军迎面而来!

“我听说徐公明在将先登营的士卒凑齐之后,专门找姚都尉请教了一下梭标的用法?”郭嘉朝着城头的方向看去,开口问道。

乔琰回道:“你应该说,他给先登营的士卒准备了一套比较特别的武装配置。”

这很难说是不是因为身在并州而养出了这样的习惯。

就像是乔琰的并州军中,医疗急救已经有了一套成体系的应急包,徐晃在从乔琰这里接过先登营职务的时候,也考虑起了这件事。

除了他们所用的锁子甲要比其他甲胄拥有更强的防御力之外,在这一个月内他考虑的无外乎就是,如何高效地攀登上城墙,以及如何在城墙上站稳脚跟。

因时间太短,装配过多的装备对他们来说非但不是什么好处,反而是一种负担。

所以有三件东西先纳入了他的考虑。

其中一件就是羌人惯用的梭标。

在此时这个登上城头的动作里,这些先登营的士卒行云流水地将手中的梭标,朝着目力所及范围内出现的敌人丢了出去。

梭标的抛掷几乎不需要什么装填或者拉弓的时间,所以在姚嫦进攻阿阳的时候便被她佩戴在侧。

如今面对郿坞这种双层的城头防守,同样可以起到效果。

不等这轮梭标结束,第二项被先登营列入配装的窝弓手/弩就已快速上弦,朝着这些瞭望塔上的弓箭手放出了第二轮袭击。

手/弩的短射程在寻常时候是弊病,在此时却是毋庸置疑的优势。

弩箭冲入瞭望哨塔之内,比起上一轮的梭标更有一份杀伤力。

当然,他们在攻击郿坞守军的时候,对方也可以发起对他们的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