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242 汉中安排(4/5)

在乔琰手握天子大义且已将张鲁赶走的情况下,绝不是乔琰非要天师道来对她统治汉中做出支持,恰恰相反,是天师道需借助于乔琰来得到一个存活的空间。

只是在听闻乔琰让她走上台面来传播修正后的教义之时,卢夫人还是有些傻眼。

乔琰却浑然不在意她的茫然,侃侃而谈道:“你丈夫死后,天师道成为张修这个鬼主响应张角黄巾起义的一个幌子,你为了保住你的儿女故而任由其篡改教义,今日必须将其说出来,以免天师道就此沦丧,难道不合理吗?”

卢夫人:“……”

合理倒是很合理,但是乔琰到底是怎么做到,将此事说得这么坦然且熟练的?

她问道:“若是君侯还要对其中的教义有所修改该当如何办?”

乔琰理直气壮地回道:“这多简单,你就说,事隔十三年,你的有些记忆发生了模糊。反正只要是符合汉中太守对民众引领致富的举措,做出适当的调整也无妨。”

总归都是解释得通的。

卢夫人已经意识到,这样一来,天师道必然成为乔琰手中的一项工具。

但形式比人强,比起已经跑路到广汉属国去的张鲁,大概还是乔琰更加靠得住。

她想通了这一点,对于乔琰这种行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何况比起天师道,刘焉的损失有过之而无不及,卢夫人的心中顿时就平衡了。

被甘宁送来汉中,作为犒军之用的军粮,竟足有八十万石之多。

再加以绢帛织物,纺织人手,形成了一条绵亘数里的队伍。

“财不外露啊……”荀攸听到乔琰嘀咕道:“知道他有粮,但他这么个给法,岂不是更让人想打劫他了。”

可惜想归这么想,乔琰却很清楚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

让刘焉继续留在南面,也有利于进一步削弱益州本土士族的势力。

在这次已经让刘焉大出血的情况下,就不要再多给他增添压力了。

只不过,她原本考虑的是直接将汉中这个地方当做存粮中转站,现在看到居然有这个数目,又觉得还是带点走吧,起码这样一来办事还朝的队伍就会好看太多了。

八十万石的粮食,在益州这个地方,大约也就是三四千户一年的收成,对于刘焉来说,还真不是个伤筋动骨的数字,但当这批粮食从关中过境的时候,对于才改元建安的朝廷来说,却是个稳定民心的筹码。

带走!

顺便从汉中各县的府库中再带走一部分,凑个减掉途中消耗后还能凑整的数目。

而既然决定了要这样送粮而回,来时的骆谷道就不适合走了,还是从斜谷道走的好。

正好他们如今就在南郑,直接往北走就是。

这条路通入关中抵达的就是郿坞附近,也即在乔琰进攻郿坞时候所遥遥看到的五丈原。

接到乔琰指令的赵云当即开始了人手的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