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245 征东战书(3/5)

她清楚地知道,张鲁这样的存在还不足以被她当做大敌,而是至多因为其宗教的背景,成为一个被她用来缓和与汉中民众关系的幌子,甚至是一个替她提前建设广汉属国,形成与武都郡之间联系的工具人。

她真正的对手还是东边的邺城朝廷。

所以现在绝不是为之得意的时候。

要这些朝中大臣看来,也唯有这样沉稳的中流砥柱才能担负起朝中大司马的位置。

这样的大司马何止是带给长安朝廷以信心,也势必会成为对手的噩梦。

------

乔琰从关中攻破汉中,带回来了百万石存粮的消息,因天子亲自接迎的规模之大和长安围观群众数量之多,不出两日的时间就扩散了出去。

连带着长安城中的官职任命消息一道,落到了该知道此事的人手里。

毫无疑问,对此反应最大的,还是袁绍。

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其实不该让自己动辄因为长安方向的消息出现情绪的骤变,更不应该被那头牵着鼻子跑。

引发的攀比与不甘的情绪,都势必会导致他在决策上的意气用事。

还不如先稳定下来,将己方内部的优势都快速调动起来,尽快形成合适的发展节奏。

但当袁绍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是不由面色为之一沉。

袁基之死引发的袁术造谣,让他本就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

诚然,若要袁氏本家之人在他和袁术之间选出一个更有本事的人,得到支持更多的绝不会是袁术。

可此时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根本不是选袁术还是袁绍,而是选刘虞还是刘辩。

这才是更本质的东西。

袁术这番撒泼打滚、不讲道理的造谣,其实是给有些人一个顺坡下驴的理由。

这让袁绍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楚地意识到,他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到了亟需解决的地步,也并没有这个必要再假手于他人。

所以他在与手底下的谋士商定后,于三月初以刘辩的名义下达了指令,令荡寇将军刘备接应从邺城出兵的文丑,合兵共击袁术。

按照袁绍的想法,这也是他对袁术动手最合适的时机。

他那个最大的敌人出兵汉中,按照他的预想,起码也会被拖上几个月。

在此期间,长安朝廷无暇东进,更没有这个和袁术会盟的时间。

曹操虽跟乔琰的关系颇佳,但在短时间内也绝没有改换立场的可能。

如能快速攻破袁术,按照袁绍所想,他可以在拿下豫州之后顺势进驻洛阳,将对峙的战线往前推一推。

最好的结果就是顺势入侵河东郡,以防敌方从河东-河内一线而来,直取邺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