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422 攻城之箭(4/5)
袁绍哪里会是能让他们全力以对的目标呢?
“将今日的这出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以让后人看到,这只是我大雍朝廷真正崛起的第一步。”乔琰策马而立,遥遥望着那方城头的汉旗,开口说道。
听闻她此言的任鸿并未回话,却以一种郑重点头的举动诠释了她的态度。
以随军太史令记载下来的今日战况,将注定成为后世流传的天下归一之战里的史料证明。
她当然要将其中每一个大雍子民的光辉都给记录在册,以让后人看到,这片群星闪耀的平台正是被托举在她们这位陛下的手中。
而再如何群星荧荧,璨然生辉,也绝不会夺去她的半分光彩。
这便是为她们缔造未来之人!
周遭的呼喝声所形成的气浪里,那依然还有着严密防守的邺城竟好像已成了这片惊涛骇浪之中的小舟,随时都可能彻底倾覆过去。
数年前任鸿方从洛阳dòng • luàn之中逃离出来,踏上进入并州之路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还能见到今日的景象。
但当这种“不可能”在乔琰的手中已然变成一个事实的时候,她想做的,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得见这样的一幕!也有更多人能如她今日一般身在此地。
这份或许还需要五年十年来陆续推进的事业,的确是如乔琰所说,在今日成为一个起点,而不是因邺城的覆灭而成为一个终点!
任鸿刚想到这里,忽见有一匹快马疾驰朝着中军方向而来,前头的队伍因这出急报而相继退让开了一段距离,令其得以顺利地抵达了近处。
随后便见他飞快地翻身下马,几步快走行到了她的面前,伏地报道:“陛下,邺城那边有人想要求见!”
“求见?”乔琰将目光从来人的身上收回,又远远朝着那远处的邺城城墙看去,问道:“怎么,是袁本初可怜他那个儿子在此时做着人质,想要用自己来以身相代,还是杨文先要来战场上见一见儿子,也为大汉之延续求情?又或者是那位弘农王自知罪孽深重,意图阵前求和?”
来人回道:“都不是,是邺城守军押解着陈孔璋来寻陛下。”
“寻我作甚?”
“说是弘农王不知汉雍兴替已是名正言顺,尤为佞臣所惑,又有讨贼檄文在前慷慨陈词,不得不与陛下为敌。今日邺城末路之时,恳请陛下先准允他们将乱臣送交而来,再商谈开城投降之事。”
乔琰都要被对面想出来的这套说辞给整笑了。
刘辩无辜得很,只是因为有人在他这里进谗言,蛊惑他继续做这个大汉天子,又有人写出了那样一份讨贼檄文,才让他将其作为了号召汉室抵抗大雍入侵的宣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