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3/4)
刘彻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仿佛当真是亲眼所见,不由说道:“听起来倒像你梦游仙境去了。”
霍善道:“才不是仙境,我跟你讲,他们那里的汉人要被剃光脑壳的。”
他把自己听来“留发不留人”政策讲给刘彻听,因为是草原人统治的中原,所以要求中原人都学他们剃发留个金钱鼠尾。
袁枚还给他讲了个笑话,说是皇朝末年草原人入关,有个领头的读书人本来和相恋的名妓约好一起殉国,结果名妓跳下去了,他却说是“水太凉”,所以没跟着跳,还让人赶紧把名妓救起来。
后来草原人那“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一下,这人又说自己最近头皮太痒,直
()接把头给剃了。
不愧读书人呐,真会说话!
因为前人跪得那么快,所以袁枚他们这些后人从小奉命剃头,已经没什么所谓。
就是因为见过袁枚的秃头,霍善才坚定认为这不是仙境,世上哪有秃头的仙人呢!
刘彻:???
卫青:???
霍去病一阵沉默。
总感觉这小子说话有点气人。
算了,反正又不是只气到他。
刘彻冷笑道:“你说的这个‘水太凉’和‘头皮痒’,倒是很符合我对读书人的了解。”
这一点就得提到前段时间因为建议和亲送去守边关小土堡的博士狄山,近日边境刚传来消息,说是博士狄山竟被一小撮凶狠残暴的匈奴人给杀了。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草原人习惯了缺东西就南下抢掠的生活,哪怕大部队已经撤退到漠北,偶尔还是会有落单的小队伍把边关汉人据点当补给点。
看来这位博士狄山终究还是没能用自己过人的学识教化匈奴人,真是太可惜了。
守国门这种事果然还是不能交给读书人,否则他们很多都会直接开城门恭迎外敌入城。
刘彻道:“你说的草原人难道是那个成吉思汗?”
他还记得霍善讲过有个叫成吉思汗的家伙,手底下的士兵个个都戴着精铁头盔,可以在北海边上凿冰煮羊肉吃。
刘彻已经命人打听过了,匈奴单于手底下并没有这么一支精兵。
看来这成吉思汗也是霍善梦中的所见所闻,小孩子哪里分得清梦和现实,每次都是得知了什么新鲜事物便迫不及待跟人分享。
霍善却被刘彻问得一脸迷茫。
他只是听袁枚讲了几个笑话,又没有全面了解清朝建国史,哪里知道明末入关的到底是哪些草原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