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2/4)

众同行灰溜溜地走了。

霍善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是怎么了?

他说错了什么吗?

霍善一脸迷茫地看向钱乙。

钱乙向来是喜欢小孩的,面对孩子时格外有耐心,更别提面对霍善这么个聪慧过人的“小友”了。

钱乙摸着霍善圆溜溜的脑袋说道:“你没说错,若是他们肯潜心钻研各类医案,绝不会用同一个方子去治三个病症完全不同的患者。”

就算是在京师这种医家众多的地方,小孩子生病想找到靠谱的小儿医,比之巫医请神的成功率也没高出多少。

其实钱乙并不难请,只是他的官职摆在那儿,一般人都不太敢登门罢了。只要别人来请了,不管患儿是不是霍善所说的“坏病”,他都会登门去看看。

可惜他终归还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就算他愿意每天出诊也治不了多少人。

这也是钱乙常年闭门著书的原因,他想把自己生平遇到的医案给归纳整理出来供后人参考。

霍善跟着钱乙归家的路上,被路边卖夏饮的店铺吸引了。

入夏后,开封街头买饮子的店就多了起来,正是南宋那本《东京梦华录》所说的“初尝青杏,乍荐樱桃”的好时节,各种口味的饮子琳琅满目,杏子、桃子、林檎、樱桃等等都可以作为果饮售出。

苏轼果然没骗他!

鼎盛时期的开封城,什么好吃的都能吃上!

钱乙手头不缺钱,见霍善赖在那堆夏饮面前不再挪步,便给他买了杯现榨饮子尝尝鲜。

霍善一向很好打发,得到了想要的也不吵着要更多,捧着饮子一路咕咚咕咚喝到钱乙家门口。

赶巧就碰上来接他归家的苏轼父子俩。

霍善力邀苏轼尝尝自己刚买的林檎饮子,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

别人听到可能只会说“好好好下次一定”,苏轼听了以后却马上询问道:“哪家店买的?走,领我过去,我再给你买上一筒其他口味的饮子。”

钱乙:?

怎么感觉让这个苏轼带娃,会把娃肚皮撑坏?

钱乙医者的毛病犯了,忍不住叮嘱苏轼不能让小孩子吃喝过了头,不管吃什么都要适度。

像这些夏天喝

的饮子,绝对不能因为孩子想喝就一直给他买!

苏轼听得脑仁疼,想说这小孩其实比我还能吃,瞧见旁边一脸乖巧相的霍善后又只能把话咽了回去。

算了,既然是忘年交,自己背个锅怎么了?

霍善和钱乙约好下次有机会还来跟他学儿科,才跟着苏轼去扫荡入夜后的开封城。

到了宋朝,霍善最喜欢的就是去逛夜市了,因为大汉是要搞宵禁的,入夜后几乎不会有这样的热闹。

霍善这个学医的一点都不知道什么叫忌口,跟着苏轼走走逛逛,抱着刚买的饮子喝完了,又看中了新的零嘴,嘴巴一路上就没停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