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2/5)

汲黯道:“既然都到了长安,当然得亲自来跟你道个谢。”

从孝文皇帝那会儿开始,黄河水患就接连不断地发生。十七年前黄河瓠子口决堤,朝廷想方设法治理至今,始终没有太好的成效。

汲黯的家乡濮阳毗邻瓠子口,最清楚这些年黄河水患给关东诸郡带来了多少厄难。

这次他拖着老迈的躯体来长安,就是希望能说服刘彻下定决心发动人力物力解决瓠子口的问题。

要不然下次再决口,关东诸郡又是一年白干。

所谓的关东就是函谷关以东,河南、山东是黄河水患的重灾区,像濮阳这些地方过去十几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

汲黯问道:“这就是棉花吗?”

汲黯听闻过去年江夏郡棉花丰收,也从江夏郡采购了几套棉衣,但并没有见过裸露在外的棉花。

霍善教完汲黯怎么戴口罩,才兴冲冲地点头给汲黯介绍了一番——看看这个棉花,只需

要去掉棉籽就全是白白的棉絮了,多么无私的好花儿啊!

“您有没有文兴大发,想写信夸它一夸?”

霍善介绍完了,就开始怂恿汲黯写诗文。

汲黯:?

为什么突然绕到写文章上面了?

霍善就给汲黯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棉花推广计划,他想要培育出适合推广到各地的棉种,争取以后举国上下家家户户都种上棉花,一代代人都能有棉衣穿棉被盖。

现在棉衣卖得贵只是暂时的,将来棉花普及以后它就能成为寻常黔首也能用上的好东西了!

只是这个普及的过程不仅需要他们这边好好育种,还需要汲黯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人将它推而广之,好叫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好东西。

霍善表示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写出像老杜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觉就可以了。

这句诗听得汲黯先是浑身一震。

接着就觉得……霍善莫不是拿他当消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