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还是换成女子吧。...)(4/5)
女子递给他们一张盖了许多章的特殊票据。
老周拿着票据仔细看了看,因为先太子,他识字,所以能看懂上面都写了什么,也能看到都有什么章。
四个章,正反都有。
正面是银行和户部的章,反面是容昭和永明帝的小章。
顿时,老周安心了,两人将票据小心收起来,高高兴兴去领东西,他们购买十两银子的国债,所以有一小包糖,这可比盐还好,两人高高兴兴走出银行。
“这可真好,不仅钱能生钱,还有糖可以领。”
“可不是,老周我旁的不相信,但安庆王世子容昭,还有皇上是相信的,他们的章可都盖在上面!”
“是呀,真好,一年后咱们就来兑换,若是能攒到钱,可以再存一笔活期,要用了再来取。”
“可以,银行什么都好,就是用女子给我们办业务,总归看起来不大妥当……”
……
觉得银行用女子不好的,不单单是一家一户。
当日虞淮就反应:“容大人,许多人都说女子做业务员不好,甚至还有商贾说不吉利,让我们赶紧换掉,这可怎么办?”
不管是报社编辑还是商会事务长,她们都不常出现在人前,所以众人很快也就忘在了脑后。
但银行业务员每日都在上班,都要与无数人接触,就有些古板人不高兴了。
容昭闻言,倒是也不生气,只点点头,“那明天就给他们换上几个男业务员。”
还以为容昭会不高兴的虞淮一愣,随即应下:“好的。”
永明二十六年五月七日。
银行开业的第二天,依旧人山人海,银行开门之后,外面就排起长龙,等待着办理业务。
“今日怎还这么多人?”
“都这么相信银行吗?还是都来取昨日存下的钱?”
“我先去公示栏看看今日银行有什么变化没有。”
……
有许多人挤在公示栏外面,还没靠近就听见人惊呼——
“什么?!短短一日,国债竟然就有了五十万两,只剩下七百五十万两?”
霎时间,更多人挤了过去。
“我还以为没人买呢,怎么这么多人买国债?”
“因为利息高呗,而且他们相信朝廷不可能不还钱。”
“有许多都是世家买的,应该是支持朝廷吧?反正他们也不差钱。”
“我倒是听说一个消息,今日朝堂之上,皇上问了两位皇子以及谨王关于国债之事,他们都说,国债事关朝廷,是朝廷借钱,朝廷必须按时按利息还上。皇上当时就说,若是他的继承人不肯兑现,那就不配为君,这事儿明日肯定会上报纸。”
“哎呀,那肯定呀,朝廷借的钱,当然要还,不过有这几句话,这国债买起来倒是更加安心。”
“可不是,你看前面抬着箱子的人没?都是支持国债的世家人,那些人买起来都是上万两!”
“天啦,那得多少利息……”
“钱在家里放着也是放着,买了国债,还有这么多利息,多好的事。”
……
还有许多人在围观,当有人大笑着从银行出来时,他们立刻便注意到了。
“这位公子,你笑什么?”有人就问。
那人嘿嘿一笑:“昨日我父亲给我一百两,让我给爷爷挑选礼物,我昨儿懒得拿钱,把钱倒手存在银行。今日取出去买礼物,不仅一百两还在,还多了两文八,四舍五入,银行给了我三文钱!”
他手上在拨弄那三文钱,显得十分开心。
他不差三文钱,但是能白得三文钱,自然也是开心的。
昨日他只是懒得拿钱,放在银行,今日不仅随时取出,竟然还能多几文,怎么看都是占了银行便宜,他喜笑颜开。
许多人盯着他手上的三文钱,十分心动。
他们没有一百两,但是他们可以多存一段时间再取出来啊……
茶楼上。
一群等着交易市正式开张的商贾们也在热议银行之事。
“张兄,你觉得这银行如何?”
“很好,以后对我们而言,定会成为最重要的存在。”
“那你想把钱放在银行吗?我是这么想的,反正要在京城待好几天,不如把钱先放在银行,等走的时候再拿走,不仅不担心钱丢了,还能多些利息。”
“我昨儿就存了,今日应当已经多了三十文利息。”
“张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