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永遇乐、声声慢9(2/3)

“骂得好”

李世民拊掌,宋朝这些糟心皇帝简直是要气死他了,国破家亡之际,满朝男儿竟连一个女子都不如

秦朝。

蒙毅都无语了“两个怂包不够,又来一个,宋朝是选不出正经皇帝了吗”

动荡中,赵明诚被夺情起复,任命为建康知府,第二年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些众说纷纭的事,最有名的莫过于赵明诚身为知府却弃城而逃。

李清照

赵明诚

众人

这年三月,夫妻二人走水路,准备卜居赣水,行至乌江,回忆起当年项羽宁愿自刎也不愿渡江的旧事,再看朝野上下一片软弱求和之声,想起丈夫弃城而逃的行径,李清照终于忍不住了,一首夏日绝句挥笔而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好诗”

杜牧双眼放光当场叫好。他也曾题咏过乌江霸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的看法和他的殊为不同,但其中铮铮骨气却是丝毫不逊色于男子,甚至比当时大多数男子还要豪迈,李清照当为巾帼

北宋。

苏轼等人别开眼垂眸,满朝男儿,尚不如一个女子,国朝养士百年,竟是养出了一群窝囊废吗

宋初。

花蕊夫人双眸含泪,她是蜀主孟昶的妃子,当年赵匡胤攻破蜀都,孟昶举国投降,她羞愤难当,对着赵匡胤的折辱吟出了“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句子,却原来,她的知音竟是来自百年之后。花蕊夫人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可脸上分明有些畅快的笑意。

大周。

武则天同样赞叹不已“观李清照之词,婉约缠绵清丽无双,没想到在诗文里又是一番风貌。短短四句,风骨卓绝,须眉见之,也应羞愧难当。”

这宋朝的皇帝大臣怯懦不堪,女子却是个顶个的心怀大义有骨气,她欣赏得紧。

“婉儿啊,”武则天叫道,“替朕讲这首诗书于匾上,立在前殿,也让满朝文武看看我们女儿家的风骨。”

汉初。

刘邦啧了一声,点评道“项羽这个人虽然刚愎自用,但到底有骨气,是条汉子。哪像那什么宋徽宗宋钦宗,一昧屈膝求和,摊上这些个孬种皇帝,怪不得李清照要思项羽了。”

秦朝。

年少的项籍在院子里将一根木棍舞得虎虎

生风,虽是冲龄,但开阖之间的狠劲与凛凛生气,确实依稀可以见出后来西楚霸王的影子。只见他一棍劈下,地面顿时激起阵阵尘土。

“籍儿。”项梁从外间走进来叫他。

“叔父”项籍面上一喜,跑过去问,“叔父,我刚刚的棍法舞得好不好”

“好,颇有胆气。籍儿勇猛过人,是练武的一把好手。”项梁称赞道。

项籍笑了笑,复又皱着眉,恨恨地说道“我本是在这儿听水镜的,叔父日前不是叫我多读书吗但是这宋朝的皇帝听得太气人了,我心里憋屈,恨不得上去把那群贪生怕死的懦夫暴揍一顿”

“好好好。”项梁被他逗笑了,安抚道“籍儿说得不错,我们做人要活一张脸面,顶天立地,不能学那宋朝皇帝。”

“那当然”项籍把头一扬,“我要学项羽,宁死不屈,这才是男子汉话说回来,叔父,他也姓项,说不定还是我们的本家呢”

项梁闻言神情微顿,拍了拍项籍的肩膀,没有说话。他想起自己闲时曾想着给项籍取个什么字合适,当时拟下的字纸里,就有一个“羽”字,他们项家又是楚人后代,这西楚霸王,难道就是籍儿

据说,赵明诚看罢这首词后羞愧不已,自知风骨不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赵明诚往湖州赴任时曾叮嘱她,必不得已的时候就先扔掉包裹箱子,还不行就扔掉衣服被子,再不行就放弃那些藏书卷轴、古董玉器。只有一点,宗庙祭祀的礼器是万万不能扔的,必须抱着它们,和它们共存亡。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赵明诚也是一个有家国大义的人。李清照对那时赵明诚的刻画,是“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仍可见欣赏之意,可再看那些弃城逃亡的事,对着这样的妻子,不知赵明诚是否会羞愧

赵府。

赵明诚撑着桌子坐在椅子上,目光发直望着前方,心里如同一堆乱麻。未来的自己真的弃城而逃了吗此时楚棠话里的“据说”二字仿佛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他想起李清照的诗,字字有力,风骨卓然,若自己当真做下那等不堪之事,又怎么配得上李娘子

李府。

李清照眼睛红红,却是倔强着没有再掉一滴泪,先前惊鸿一瞥的那位公子在她心里一会儿风神朗朗器宇轩昂,一会儿又变成了畏畏缩缩仓皇逃窜的样子。

插播一句,历史上赵明诚应该还纳了两门小妾,说是为了子嗣。虽然我们清楚当时的时代局限性,但古代这种三妻四妾的行为还是要批判的。

啊这“赵明诚还真变心了啊”

众人啐了一口,散了吧散了吧,没风骨还变心,这c嗑不了一点。

李府。

李格非冷哼一声“我就知道这赵明诚不是个好东西”

还想娶他女儿,做梦

赵府,赵明诚张了张嘴,他想说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吗可是想着李娘子,听着水镜里一声声的指

责,他突然为未来的自己感到心虚了。

秦朝。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最全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嬴政眉心微动,三妻四妾是时代的局限性,那就是说,楚棠他们将这项条令取消了

他想得深,自秦至宋,三妻四妾俱是寻常,哪怕是三代殷商,贵族富户谁没有几房妾室后面的朝代应该同样如此,但在楚棠的时代这项条令却是被废除了,而且他们都习以为常,社会之变革当真如此翻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