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3/4)
汉人千年江山,头一次叫胡人如此□□,王气尽失,风骨不再。
消息传到并州的时候,崔舒若提出的绣坊已经在齐国公的大力支持下开的井井有条了。
齐国公听闻此事,最先是扼腕叹息,随之而来的却是狂喜。
太子无德,皇帝老迈,自己的机会是不是就要来了!还有崔舒若,她的到来,不仅有了能不断生钱财的绣坊,紧接着就带来中原失守的乱世讯息。
这叫齐国公如何不心生火热!
齐国公是通过安插在洛阳的探子辗转知道此事,而并州的百姓没过几日也都知晓了。
国都被胡人劫掠烧毁,此乃大事,凡为汉人,不论贫贱,忧国之心不变!
不仅是并州,洛阳沦陷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传进各州郡,有士子和老迈者终日哀恸,哭声不绝于耳。
甚至有人跪地质问苍天,可是要毁了汉人生路?
在这样一片哀悼的氛围里,上天并没有垂怜百姓,干旱、洪水、蝗灾,不断涌现,似乎侧面印证了流传在百姓间的童谣。
无日德,花终落。
照归来,芳华显。
晋朝是皇帝从自己亲外孙那抢来的,他上位以后,先是假意仁德厚待前朝皇室,可后来坐稳了皇位,便把连同亲外孙在内的宗室悉数赐死,不符合二王三恪的仁义礼制,所以是无日德,至于花终落,皇帝名讳带一个琼字,琼为花名,意思是晋朝无德,现在的皇帝终会死去,一切回归正轨。
至于后半句嘛,众说纷纭,为此皇帝杯弓蛇影杀了不少人。
齐国公却觉得自己姓赵,说不准后半句便应在自己身上呢?
崔舒若可不知道齐国公的心思转变,她正一心沉迷在绣坊的事上。
齐国公大手一挥,单独关押工匠造出了许多崔舒若图纸上的织布机,而窦夫人则将城外的庄子拾掇过后,办起了绣坊,专门收留逃难的女流民,不仅给吃的,还有工钱,若是没有去处的也可以住进来,但工钱会抵去一部分。
最好的是,窦夫人不要女子们卖身为奴,来做工的女子仍旧是良籍。
换成其他人如此说,旁人定以为是骗子,可窦夫人的身份地位,布告一出,全是响应的女子。
如此一来,当初准备的屋子和织布机就不大够用,安排起来不免有些乱。
崔舒若听说了,主动到城外帮忙,想为窦夫人解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