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朱元璋彻底懵了:这就是咱大明战神的无敌风采???(3/5)

当天夜里,李景隆见到情况对己方不利,就下令让郑村坝这里的所有兵马,全部轻装撤退。

这样的命令一下达,那所能带走的东西就十分有限了。

可以说几十万人的辎重,绝大部分都留给了燕军。

李景隆的这次撤退,避免了兵马大败。

但也因为走得过于匆忙,都没有来得及通知围困北平的南军兵马。

所以这些南军兵马,被回师北平的燕王,轻易的给击溃,尽获其粮草辎重……”

朱元璋被韩成的讲述给懵逼了。

就这?

李景隆的表现就这?!!

说好的大明战神呢?

说好李景隆这次要绝地反击了呢?

说话的要按着老四捶呢?

这咋变成了这样了?

原本热血沸腾的朱元璋,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懵逼,分外的茫然。

这玩意,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呢?

“等一会儿!”

觉得自己头晕的朱元璋,出声喊了韩成的讲述。

“咋了陛下?”

“这……就是你说的大明战神?大明战神就这样的风采?

他这到底是前去打仗的,还是给老四送粮草辎重的?

他这是打仗?说是老四的运粮官还差不多!”

朱元璋望着韩成连声吐槽。

李景隆的表现,是真的和战神扯不上边。

“陛下,不要着急,伱只管安心的听下去,很快就能知道,李景隆为何能被称之为大明战神了。”

韩成正色说道。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也就不再多问。

心中暗道,这莫非是李景隆准备来个先抑后扬,先败后胜,在接下来,来一个厚积薄发,绝地反击?

朱元璋暗自点点头,觉得应该就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不然的话,解释不清楚,景隆这孩子为何会被后世人称之为大明战神。

“此战,南军损失兵马十余万,燕王向建文帝索要齐泰,黄子澄,建文帝不给。

于是燕王用反间计,使得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罢黜,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解除。”

对于朱允炆那里会对吴高动手,朱元璋倒是并不怎么意外。

因为当初在大本堂进行读书的,可不仅仅只是他朱元璋的儿孙,那些勋贵之家的子嗣,也会到大本堂读书。

充当亲王侍读。

吴高这个江阴侯吴良的儿子,就是老四的侍读之一。

“当时天寒地冻,南军本就缺少冬衣,又因为前面一战,丢掉了太多的粮草辎重,所以李景隆准备开春再北上和燕王作战。

于是燕王就趁着机会,出兵攻打大同。

蔚州守将王忠等人投降,随后燕军抵达大同,开始进攻大同。

大同地位重要,不能丢失,消息传到李景隆那边,李景隆只好带兵救援大同。

等到李景隆大军从紫荆关出去之后,燕王大军却从居庸关返回北平。

南军在冰天雪地之中行军,损失很大,还连一根毛都没有捞到,士气低落……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在白沟河再次发生激战。

这一次,南军调遣了更多兵马参战,总人数超过六十万。

李景隆部先锋平安,对燕王很熟悉,知道燕王喜欢用什么样的战法,于是据此设伏兵。

等到燕军到时,平安伏兵出,挺矛冲锋,瞿能父子也一同合击,燕军失利……

燕王不敌撤退,结果却被郭英提前在他们撤退的道路上埋了地雷,损失惨重。

燕王率兵殿后,晚上迷失道路,燕王亲自趴在地上辨认河流流向,方才认清方向,返回大营。

令兵马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

决战时,平安,瞿能绕到燕军之后,偷袭得手。

燕王见势不妙,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结果冲不动。

于是亲自率兵冲阵,双方混战。

燕王前后射光三筒箭矢,宝剑都砍断了,马也换了三匹,但却不顶用。

差点被瞿能,平安所斩!

燕王陷入到穷途末路之中,只得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做招呼援军之状……”

听到韩成的这番讲述,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觉得李景隆这次的表现,才多少配得上大明战神的这个称呼。

看来,自己方才所想就是对的。

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失败之后,李景隆在失败之中寻找经验,迅速的成长起来了!

但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刚刚升起一些信心的朱元璋,再度变得目瞪口呆起来。

“李景隆见到朱棣举动,果然生疑,下令减缓攻势,随后朱高煦带兵前来救援,燕王转危为安……”

这什么玩意?

这李景隆的操作咋这样优秀?

朱元璋刚刚升起的一些信心,再一次打了折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