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还把骨灰给扬了!(求月票)(5/5)
宋濂在儿子牵扯到胡惟庸案当中后,还能免上一死,虽说是太子朱标,还有马皇后两人出面,为宋濂求了情,朱元璋才会网开一面。
改死刑为流放。
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宋濂本身就在朱元璋心中,有着不低的地位。
否则的话,哪怕是马皇后和朱标两人求情,他也难逃一死。
结果现在,朱元璋却在韩成这里,发现宋濂这个看起来非常可以的人,竟然在科举这件事关国家根本的事情上,欺骗了他!
朱元璋的心中,要是能够好受,那才是怪事儿!
“娘个腿!!”
朱元璋忍不住出声骂道。
“这些读书人,果然没有一个好玩意!
一个个看上去正直无比,可实际上最是虚伪,最善于伪装!
就连宋濂这个老倌,都能在不知不觉间,给咱挖了这样一个坑!
还让咱一直到现在,没有发现。
让咱误以为是科举不行。
弄了半年,原来是他在这科举上面,隐藏了那么多的东西!
其心可诛!!”
朱元璋气的七窍生烟。
“可惜宋濂这个老倌死的太早了!
他若是不死,咱这次也饶不了他!
让他好好的知道一下,欺骗咱的后果!”
朱元璋咬牙切齿。
宋濂在去年被流放的途中,已经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而这也正是让朱元璋,感到气愤的原因。
若是宋濂不死,他肯定要好好的整治整治他!
出口心中恶气。
结果现在,连整治都整治不了。
宋濂的这种做法,在朱元璋看来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甚至于比他儿子牵扯到胡庸案里,都要更加令人气愤。
这可是科举!
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根本!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这是多大的事!
为了选拔出好用的人才,自己当真是愁的头发都快要掉了。
结果宋濂这些老倌,明明知道更好的办法,却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为了儒学发展,为了稳固儒教地位,扩大儒教影响。
竟敢到这种事情上,如此欺瞒自己!
当真是可恨!
他们这是欺负自己读书少啊!
朱元璋的心里,憋着一股子邪火。
边上一直在旁听,没有怎么出声说话的马皇后,在听到了这些之后,心情格外复杂。
她是真的没有想到,宋濂竟然还做出了这种事情!
早知道会如此,自己当初肯定不会给他求情!
当真知人知面不知心!
“还好韩成你来了,不然咱会被他们给一直的蒙蔽下去。
以为这科举不好用,考科举就是在考进士!
分科取士好啊!
分科取士的话,就能通过科举,选拔出各种好用的人才。
再配合相应的教学,以及韩成你所说的,让人先当胥吏,进行历练,用实际的工作,对他们进行选拔。
选拔出那些不仅考试考得好的,在做实事方面,也有能力的人。
这当真是治国良策!
如此以来,那选拔上来的人,肯定好用。
甚至于比咱培养出来的国子学的学生,都要更加的好用!”
生完了宋濂的气,朱元璋又想起韩成所说的这个补充办法,不由得为之欣喜。
有了这个补充,韩成所说的这些,才算是彻底完整。
从教学,到科考,再到为官,这一系的东西相辅相成。
如果真的能够推行下去,定然能够选拔出来,很多真正的人才。
而不是那些只会空谈之人!
韩成今日对自己所说的这些,当真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令自己豁然开朗!
原来科举是这么用的!
原来不是办法不好,只是自己之前没有掌握到位!
韩成见到朱元璋这激动的神色,当下便开口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是重中之重。
只有有了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大明才能高速的发展。
陛下若是想要令大明,有一个不一样的发展,想要很多跨时代的好东西出现。
只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
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只有大家共同出力,才能够推动大明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所在教材上面的编撰上,是重中之重。”
韩成图穷匕见!
朱元璋闻言,望着韩成道:“你小子,之前咱说你要刨了读书人的祖坟,还是说的有些轻了。
你这哪里是要刨他们祖坟?
你这是刨了祖坟之后,还要挫骨扬灰!!!”
(最后一天了,求下月票,还有月票的书友投一下吧,拜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