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春光复,不一样的见闻!(3/4)

毕竟按照专业分散开来之后,才能更好的培养特定人才。

分散开来之后,大明一口气成立了十一所大学。

为了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朱厚熜毫不犹豫的颁布一份诏书。

凡大学毕业者,可直接视同举人出身,毕业当年可一同殿试,中举者可为进士。

同时,在这般的情况下,在科举的考试之中,朱厚熜又增多了关于现代知识所需要的占比,而且还通过改制,增加了一项‘高考’。

至于之前的童生、秀才,朱厚熜也没闲着,直接简化了汉字,然后让这些个童生、秀才进行扫盲推广,争取让大明做到没有一个文盲……当然,这有点不太现实。

毕竟现在的生产力,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只能慢慢来。

但最起码要在军队之中,实现没有一个文盲。

也就现在打的都是封建王朝的军队,要是换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大明军队就算是在火力上站着绝对优势,也会在兵员素质方面大败。

而且更重要的是。

推广呼吸法时,总不能将所有的士兵都叫到自己跟前,挨个传授吧?总是要结合着文字来进行,如果不认字,那么工作效率也就会大大地弱化。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让大明的大头兵认识读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命令装甲营继续前进,空军部继续侦测,大军不要停,朕要你们在十五日内收复整个关外,包括满清那群废物签订的伪条约里的广大领土。”朱厚熜冷声道。

满清的表现,正可谓是丢人现眼。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还可以归结于狂妄自大。

那么第二次呢?

有人会觉得,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只隔了十五年,你让大清朝怎么努力。

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

日本被黑船屈辱了之后,都能迅速改革进化,没有经历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美国,更是乘着工业革命的风,一举成为世界强国。

这些,可都是几十年间的变动。

而我大清呢?

还在玩过去的那一套呢。

换成历朝历代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环境下,第一次鸦片战争可能会败,但在战败之后,也会充分学习吸取教训进行改革,就算还是不行,也不会被第二次鸦片战争压着打,签先后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而大清签订完这么多条约之后,立马调转枪头,全力以赴,对待太平天国。

这样的政府,还有什么留存的希望吗?

瑷珲条约,便是清政府同俄国签订的协议。

该条约令中华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而在后来,沙皇俄国甚至在黑龙江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造成了七八千人死亡的大屠杀。

而现在,朱厚熜可不会承认这个破条约的合理性了。

他要重新签订条约。

朱厚熜在嘉靖朝时,和神罗签订的《维也纳条约》就很不错,朱厚熜觉得以后的标准就按照这个来就行了,打不动了就签约,等能打动了就撕毁协约接着打。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