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此书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3/4)

直到李斯等人摁死了那些蚂蚱以后,吕不韦才宛若后知后觉般,让身边的家老回了一趟咸阳,在咸阳城最为繁华热闹的街道,立起了一道两丈余高的木板墙,从街头延伸至街尾,足足两箭之地长。

木板上悬挂着一幅幅缝制在一起的丝绢,从两丈多高的大板顶端直至离地三尺处,匹练垂空,壮观之至。

最东边第一幅丝绢上,钉着四个斗大的铜字——《吕氏春秋》。铜字下立着一方本色大木板,板上红字大书:吕氏春秋求天下斧正,改一字者赏千金!

一幅幅丝绢向西顺次排开,上面写满了工整清晰的拳头大字。茫茫白墙下,每隔三丈余摆有一张特大书案,案上整齐排列着笔墨纸砚,每张桌案前都站着两名衣着华贵的士子,不断地高声呼喊着。

“吾乃阳翟侯门客,专一督察正误之功!大著求错,如商君徙木立信!此书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咸阳也不乏有试图以此谋取千金乃至数万金的人,然而大部分人不是明白人情世故,便是摄于吕不韦的威严,根本不敢提出任何修改意见。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却被一众士子否决了修改意见,任何修改后不如原文,被数百士子和上千门客齐声喝退。

而自这天以后,吕不韦的威名再一次在天下间响起,而《吕氏春秋》的“一字千金”之名也随之打响,就连荀夫子都极为推崇此书,称“《吕氏春秋》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汇诸子百家各派之精,亘古未有之奇书也”,又称赞吕不韦“兼儒墨,合名法,可自成一家矣”。

世人虽有人与荀夫子理念不同,但对荀夫子都保留着敬意,再者吕不韦的确融汇了诸子百家的部分精华编撰成书,若否定这本书和吕不韦的才能,那便是否定了诸子百家自身,故而诸子百家也认可了吕不韦自成一家的身份,称其为“杂家”。

当然,无论吕不韦如何蹦跶,杂家也只有他一人,杂家的学说也不可能延续下去,对于诸子百家根本没有什么威胁,不如成人之美,也落得一场善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