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出大事了(3/4)

“是。”

“哦。”

张庸明白了。

绝对是没背景,没后台的。

没实职。

没实权。

古怪……

根正苗红啊!居然是个参谋?江阴要塞很多黄埔生吗?

“你会操炮?”

“会。”

“操练过什么炮?”

“报告长官,实弹操练过75毫米山炮。”

“105毫米呢?”

“报告。没有实弹操练过。”

“150毫米呢?”

“报告。我们东山炮台没有十五榴。”

“十五榴?”

张庸琢磨片刻。反应过来了。

当时大部分人,说的都是华夏自己的炮兵术语。

大炮的口径是安排厘米计算的。十五榴就是150毫米。无所谓了。能听懂就行。

“你们平时不训练吗?”

“有训练。”

“有实弹操作吗?”

“有。”

“有发射吗?”

“没有。”

“所以,其实伱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弹着点在什么地方?”

“我们会计算。”

“计算……”

张庸没有展开这个问题。

不是郭宝坤的责任。是整个华夏的责任。所有人都有责任。

国家太孱弱了。无法生产大口径炮弹。

75毫米山炮弹勉强还能生产一些,100毫米的就只能纯进口了。

老蒋对于自己生产炮弹也是非常不上心的。觉得有需要再买。自己办厂的话,投资大,见效慢,不划算。

结果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四野和三野的炮火,比国军还凶猛得多。

无他。因为解放区后方能自己生产大口径炮弹。可以源源不断供应前方。反而是国军没这样的能力。

“有空吗?”

“卑职……”

“想必你一个技术参谋也没什么要紧事,跟着我吧。”

“卑职……”

“江阴要塞防卫总司令是哪位?”

“是徐康总司令。”

“哦。”

张庸表示这个名字很陌生。

其实,上海站的资料也提到过。好像也是杂牌军出身。

这个防卫总司令的职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还不如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师长。

因为他的手下,都是各种混杂而来的部队。装备差。士气低。

他好像也没有足够资历糅合所有人。

“带我走走。”

“长官,你要是哪里?”

“你是属于东山炮台的?那就带我去东山炮台吧?”

“长官,你有提前通报吗?”

“什么?”

“长官,如果没有提前通报,外人是不能进入炮台的。”

“这是你们的规定?”

“是的。”

“有严格执行吗?”

“有……”

“那好。”

张庸从谏如流。

内心说,我信你才怪。

国军有什么纪律是严格执行吗?

没有揭穿。

掏钱结账。

将郭宝坤的那一份也结了。

郭宝坤的脸色更加尴尬了。想要拒绝,又不敢开口。

虽然张庸没有穿军装。其他人也没有穿军装。但是,郭宝坤还是从他身上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

军政部来的这些人,似乎都不是善茬。不知道是为何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