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4/5)

赵祯正在抱孩子,赵昉今年两岁了,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步履蹒跚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外面风大也不敢让他出去,一般孩子一岁半就能走了,赵祯是把赵昉含在嘴里怕化了,每天都要抱着,搞得孩子一岁半才学走路,现在才能走稳,也不怕耽误了孩子成长。

得知赵骏他们求见,赵祯感觉可能出大事了,就连忙让王守忠把孩子抱到后屋去,自己在崇政殿接见众人。

“官家!”

众人进来,一一见礼。

赵祯好奇道:“今日又是什么事,难得大家齐聚。”

“范希文那边来消息了。”

吕夷简把手中的公文递过去道:“辽国内忧外患,辽主希望与我们和谈。”

“和谈是好事啊。”

赵祯笑着接过公文,边看边说道:“现在打了败仗才想起和谈了,早干什么去了。”

几秒钟后,赵祯就笑不出来了。

他把手中的公文不动声色地放下来,目光看向众人,特别是赵骏的脸色。

见到赵骏的脸色不好看,他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孙以为如何?”

“官家觉得应该如何?”

赵骏反问。

赵祯看向吕夷简他们道:“你们呢?”

“臣以为可以答应。”

吕夷简沉声道:“辽国此番必是要鱼死网破了,大宋没必要和他们死拼。”

“是啊,辽国大军全部南下,绕开城池,与我们殊死一搏,遭殃的最后依旧是百姓,这对于我们来说,难以承受啊。”

王曾亦是说道。

“官家,臣也以为可以答应,拿二十万贯换取长期和平,这样对我们也十分有利。”

“何况名义上并不是岁币,而是给萧太后的寿诞贺礼,既保住了我们的颜面,也能防止两国再发生争斗。”

“不错,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

其余人亦是都进行了答复。

但让人意外的是,赵祯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毫不犹豫地说道:“大孙的意见,就是朕的意见。”

刹那间,赵骏的脸色就缓和了许多,笑道:“官家英明。”

“汉龙,这不至于此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