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皇家图书(3/4)

钟会当即说道:“此物,可伸圣贤之道,可行王化,可治天下。”

钟会此刻已经有了无数个想法,例如印刷圣贤的书,印刷庙堂的律法,印刷下发的政令内容等等。

如今的书籍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那些经过注释过的,是大族的不传之宝,几乎不会拿给外人去看,毕竟这书籍知识就是大族的传承。

当然,书籍的流传度比以往还是要高的,此刻不像是汉初那会,书籍就藏在几個人的家里,外人都看不到。

很多书籍都已经被推广了出去,在民间的藏书越来越多。

藏书虽然多,可依旧不是寒门子弟所能轻易接触到的。

曹髦此刻却有一个新的想法,庙堂其实一直都拥有自家的图书馆。

前汉时有天禄阁跟石渠阁,收藏了天下诸多的书籍。

而大魏继承了后汉的制度,在东观藏书,大魏的文明二帝,对书籍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年里也是通过各种办法,让皇家图书馆再次变得充实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皇家图书馆的书都是珍藏品,除非是负责干这个差事,或者得到了特许,是不能进去查阅资料的,即使进去查阅,也是绝对不允许带着书籍外出的。

像皇甫谧,就是得到了皇帝的允许,才能进去查阅资料,一般能得到这种殊荣的大多是史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件来写史。

曹髦抚摸着下巴,忽然开口问道:“士季,倘若朕令人印刷东观的文书,在各地设天禄,许天下求学者进来查阅,你觉得如何啊?”

钟会茫然的看向了曹髦,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华夏的图书馆历史很是悠远,最早能追溯到商,但是,这图书馆乃是皇家图书馆,跟百姓的关系不大,大众图书馆就得等到清末那会了。

而西方的大众图书馆成立较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原因很简单。

在唐宋之前,是因为书籍十分宝贵,故而不能轻易拿给百姓们去看,没有道德的人若是看了兵法之类的该怎么办呢?

而在唐宋之后,是因为民间图书已经泛滥,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书店,甚至还能私人印刷,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庙堂专门设立大众图书馆。

但是如今,曹髦却有这样的想法。

他想要在大魏成立华夏第一家大众图书馆,一个摆放着各类的书籍,能让大家都可以去阅读的地方。

这个想法在外人看来大概是难以理解的。

书籍的地位极高,皇帝不捏在手里,干嘛要拿出来给别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