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未来的黑衣国师姚广孝!(4/5)
对于姚广孝的事,萧寒并未着急,这段时间,朱标为了做科举改革的前期准备也是不断奔忙,到了现在终于大概弄了出来。
按说,作为最稳太子爷,朱标改革,应该是一句话的事。
但事实并非如此,毕竟,改革这东西,可不是当政者,一拍脑袋就能做成的。
凡改革之举,一定会打破原本的利益划分,引得无数既得利益者抵触。
尤其是,这动的是科举,可以说,是一刀改在了世家豪强的禁脔之上,一个弄不好,这群人可是会应激掀桌子的。
作为王朝统治者,证据确凿之下,抄一个世家,剩下的世家豪强虽然会有所感觉,但还不至于拼命。
毕竟,死道友不死贫道,虽然世家豪强之间大都相互联姻。
但刀没落在自己脖子上,莫说只是亲戚,便是父母亲族,这群人都未必搭理。
只有这刀,切实砍在了所有世家豪强的利益上,这群人才会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利益。
而毫无疑问,科举改革,便是这把砍在所有世家豪强身上的刀。
断人财路,如shā • rén父母,而科举对于世家豪强,可不是财路,而是安身立命之本。
故此,哪怕是朱标,在真正改革之前也得谨慎不惧,以免其后生乱,疲于应付。
“这就是《大明律》和《大明农学要术》完整版本?”
“果然精妙,尤其是这《大明律》竟是比爹当年立下的还完善不少,很多当年没有写进去,以为约定俗成的也都记录其中。”
朱标翻看着萧寒递给他的《大明律》和《大明农学要术》,啧啧称奇。
“那肯定的,要是不比当年的完善,我也没必要再也一遍了,干脆直接把当年那个版本搬过来不就好了?”
“大明律这玩意,要的就是个严谨,很多东西如果不说明白,就会给执行的官员过多的自主权力,届时玩起‘情有可原,理无可恕’和‘理无可恕,情有可原’那一套,伤害的还是我大明百姓。”
萧寒翻了个白眼,这个年代就这点不好,明明都依法而治,但就是很多事写的模棱两可,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改。
以至于,老百姓期待一个清官,多于期待一部完善的法律,明明早在秦朝便是法治王朝,到了后面却是人治思想深入人心。
“那如果,真的情有可原,但是理无可恕,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呢?”
朱标看向萧寒问道。
“依律而行,若该情况情有可原,可在之后写进大明律中,但是,在当时,必然依法而治,当问罪问罪,当处死处死!这是我大明律的尊严。”
萧寒对着朱标郑重道,大明不是后世,各地交流起来,耗时较长,若是当时的地方官觉得情有可原,都能按照无罪给判了,这无异于置大明律于无用,这是站在大明立场的萧寒绝对不能接受的。
至于最后一个在某种情况下,被依照大明律处死,乃至诛九族的人,萧寒也只能说一句“感谢你为大明律的完善做出的牺牲”。
“嗯,有道理。”
“虽然不近人情了些,但只能这样了,不过,孤相信只要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推行下去,我大明律变动的频率终究会越来越慢,到了最后,完全完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