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4/4)

“是何原因?”朱翊钧开口问道。

“一言以蔽之,山东有个衍圣公孔氏。”王道成选择了直言不讳。

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他这六个月的走访调查,山东兖州有个衍圣公,军屯卫所的逃军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可山东的情况更加严重。

王道成此言一出,那可是直接往朝堂扔了个大炸弹出来,把朝官给炸懵了,王道成,实在是太勇了。

在纠仪官一阵威武和肃静之声后,朝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王道成俯首说道:“近年衍圣公,责借卫军修工,劳费不堪,以致班务废弛军伍逃亡;其二,则是罚班扣粮,军兵庶弁皆贫乏每月粮止二三钱银,惨不忍睹;其三,罚工,一月追银一两二钱,三月追银三两六钱,计各军一岁之粮不足完一班之罚。”

王道成十分详细的解释了这三方面的原因,衍圣公借调沂州卫军兵给自己的田亩修水渠灌溉,结果导致军兵困苦劳累,就直接逃亡了,这是直接的原因,其次就是罚班扣粮,王道成本来以为是军将苛责,到了地方一看,才知道是没有。

这个解释起来不复杂,沂州卫的粮草由山东供应,而山东因为衍圣公兼并过多又不纳税,导致山东亏空巨大,而辽东都司的粮草也由山东提供,为了保证辽东都司的粮草供应,沂州卫就出现了亏空,沂州卫越来越少,一个月只有二三钱银的配给了。

大明京营一个军兵一年十八两,一个月是一两五钱银,而沂州卫一个月只有二三钱银,这个军饷,已经无法保证基本生活了,逃军出现理所当然,一个壮丁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要保证的是全家人的生活。

逃到哪里去,逃去辽东,或者干脆落草为寇。

最后便是罚工,衍圣公府责借卫军修工,干的不好还要罚钱,干三个月不仅仅拿不到衍圣公给的钱,还要倒找钱给衍圣公府,一个月一个人就是一两二钱,搞到最后,全军的粮饷不够交罚款的。

“如果朕是沂州卫军兵,朕也得逃啊,是只有沂州卫吗?”朱翊钧听完之后,由衷的说道,给衍圣公府干活,居然还要倒找钱,这找谁说理去?没地方说理,跑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只是今年轮到了沂州卫倒霉罢了。”王道成再次选择了直截了当,他既然把这个事捅了出来,就没打算藏着掖着,衍圣公府不是今年一次,是年年都找卫所借军兵修工,不是垦荒就是疏浚沟渠灌溉,山东的逃军尤其严重,正好今年轮到了沂州卫。

之前不是没发现,只是衍圣公作为儒门至圣先师的后裔,朝廷没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现在,王道成捅破了。

“奇了怪了,衍圣公府凭什么借调军兵修工?!连黔国公府都是让自己的家奴去做工。”朱翊钧满是奇怪的说道。

王道成斟酌了一番回答道:“黔国公府自然不敢过分苛责军户,毕竟云贵多生苗,外有莽应龙为大患,过分苛责,莽应龙就和这些西南生苗沆瀣一气里应外合了,衍圣公府也消停了几年,倭患渐止之后,旧念复萌,便又开始了。”

“至于衍圣公府凭什么借调军户,臣愚钝,不知其详。”

这件事最怪的就是,衍圣公府借调军兵做工这件事,就这么发生了,甚至成了一个默认的惯例,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王道成都没查清楚。

“启禀陛下。”万士和站了出来,俯首说道:“孝宗朝,弘治七年,衍圣公上奏言田亩荒芜水利不兴沟渠堵塞,请命征调民役,自此开始,而后成惯例至今。”

万士和解释清楚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为弘治七年。

万士和读书,读史书,王道成求告到他的时候,他也是不知道,查了很久,才从实录里查到了祖宗成法,倒也不算费劲儿,根据万士和的了解,这种离谱的事儿,不是发生在正统、天顺年间,就是发生在弘治年间。

果不其然,被万士和给找到了。

明英宗对衍圣公府不算优待,甚至还有责罚,但是明孝宗对儒家是格外优待了。

“下明旨,杜绝以后衍圣公府借军兵修工。”朱翊钧思前想后说道:“两广战事渐止,罗旁已安定,山东巡抚平调浙江,浙江巡抚谢鹏举调往两广,让凌云翼去山东。”

山东巡抚杨世华是个老实人,他在山东的清丈可谓是寸步难行,朱翊钧也不再等了,直接派了凌云翼去了。

衍圣公不服清丈还田,凌云翼就是那把shā • rén的刀。

朱翊钧明知道凌云翼好shā • rén,还把凌云翼调过去,显然是皇权特许。

有意思的是明朝就不乏有儒生批评衍圣公吸血了,而且是拿到皇帝面前去批评。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