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跟不讲理的服软,跟讲理的耍横(4/5)

这八个字自王崇古入阁后,就一直坚决执行,不是这八个字,晋党现在还有骨灰,那都是朱翊钧柔仁。

十月已经深秋,寒风从塞外吹进了京师,也吹向了南衙,苏州、松江、常州、应天四府,哀嚎遍野,无数人奔走相告,只因大明皇帝下了道圣旨,把这四府之地的秀才举人功名革罢万余人,自此之后,他们就只是个穿着长袍的儒生,再不是见官不跪,有功名在身的士大夫。

寒风吹过了苏州府的街头巷尾,更显得落寞。

石狮子桥边,苏州张氏府中,今日非常的热闹,因为用实物去避税的法子,就是张氏想出来,并且用出来的,短短一年的时间,便传到了其他三府,今日这张氏这么热闹,显然是这些江南大家,齐聚一堂,商量着该怎么办。

张氏在开海的风口上,获利极多,他们家有三桅夹板舰十二条,二桅遮洋船一百二十四条,从宁波市舶司至琉球再到倭国的路线,有铁器坊十七家、书坊十二家、成衣坊七家、接绒线坊六家、皮箱坊四家、木机坊两家,这些年,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

实物抵税,他们家是铁器抵税,朝廷很需要铁器,不算不便之物。

来到张家的六家,也都大差不差,都是在开海的风口上,赚到了很多银钱的望族,他们现在对朝廷的清丈,仍然非常不满,但有开海厚利,也就捏着鼻子认了,苏松两府,这些年越发的繁华了起来。

张家当家人名叫张高瑞,是万历四年的举人,万历五年入京参加会试,落榜未中,本来打算国子监就学,冲击一下万历八年的会试,博一个前程,还没入国子监,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只好回乡继承了家产,算是弃儒从商。

张高瑞被革罢了功名,皇帝的处置如此的严苛,引发了江南士大夫们的普遍不满。

“朝廷如此苛责,我们已经全额纳税,何故如此为难,不就是,不就是用实物冲抵吗?既然允许,为何还要如此威罚!简直是岂有此理!”大阜潘氏潘景文,一拍桌子,面色通红,愤怒无比的说道。

洞庭商帮吴中诚立刻附和的说道:“说的也是,朝廷要清丈,我们从了,朝廷要还田,我们配合,朝廷要我们纳税,我们纳了,现在突然以无恭顺之心为由,革罢我等功名,是何等道理,必须要有个说法才是!”

洞庭商帮在吴中东山镇翁巷,算是苏州最大的商帮,实力极为强悍,这吴中诚算是商帮的商总,当然他这个商总在能量上,和孙克弘无法相提并论,孙克弘能调动五桅过洋船乙型商舶,吴中诚只有三桅船。

大明皇帝总是被骂,也有这方面原因,五桅过洋船,卖给蒙兀儿、卖给泰西红毛番,也不肯卖给大明的商贾,这不是妥妥的宁予友邦,不给家奴吗?大明商贾大户人家,只能通过购买船舶票证来间接持有。

“简直是欺人太甚!当真是觉得只要有刀子架着,就予取予夺不成?刮骨的刀都没有这么刮的!”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想个办法,总得想个法子了!今日我们继续退让,只会有更多的欺辱!”

“张公,你说句话啊!”

所有人看向了张高瑞,张高瑞坐在正中,端着个茶盏,颇为认真的思考着,他想了想说道:“要不算了?朝廷也只是革除了我等功名,未曾继续追击,差不多得了,本就理亏,再闹下去,不是给朝廷发飙的由头吗?”

“那爪牙骆秉良,憋着一肚子火气,等着咱们闹腾起来,然后踹门抄家呢。”

张高瑞说句实在话,他是有点怕了,好好的发大财,好好的交税便是,本就是无事生非。

“难道就这么忍了吗?”潘景文一脸不敢置信的说道。

“我收到了消息,朝里那位先生,贴的浮票请陛下抄家,陛下没准,只是奏销革罢功名,再闹下去,陛下那点柔仁之心,也被咱们给消磨光了,咱们这六家,你我他,都得死,咱们家的男丁送吕宋、爪哇,女子送教坊,任人欺辱。”张高瑞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新都杨氏啊,都成了案犯进京了。”

张高瑞没有选择隐瞒,他的确收到了消息,这次是陛下的一念之仁,若是再给脸不要脸,那真按着张居正的法子来,命就没了。

“江陵公,疯了吗?!”吴中诚人都傻了,他在朝里没人,不知道这等事儿,但张高瑞前些年算是和大理寺卿陆光祖联系上了,随着圣旨来到苏州,还有陆光祖警告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