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两相其害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5/5)

“朝廷给屠隆的处罚仅仅是回籍听用,虽然没了官身,但还有功名,朝廷只是觉得他干的事儿过于抽象了,但是屠隆的这些拥趸,是真的想让屠隆死啊。”朱翊钧听完了赵梦祐的奏闻,直接笑了起来。

屠隆的诗词写的极好,有不少的拥趸,而这些拥趸,听说屠隆因为太白楼风流快活,游宴淫纵之事被革罢,立刻开始了行动,四处为屠隆奔走。

有的是求告到了明公处,希望明公们说说情;有的则是说些阴阳怪气的怪话,来讽刺朝廷无容人之度,无自由之风;有的则是奔走相告,甚至串联要到午门来伏阙,请求皇帝法外开恩。

所以朱翊钧才说,这帮家伙想让屠隆死,因为朱翊钧说的很明白,若是有人胡搅蛮缠,就给屠隆带上枷锁游街三日,屠隆很有才华,而且青浦县履任地方的种种表现,也很有能力,要是带上枷锁游街三天,他屠隆这么个大诗人、大才子还有什么颜面苟活于世?

屠隆已经上了谢恩的奏疏,事主都认罪了,这帮拥趸们,非要惹是生非。

“屠隆何在?”朱翊钧拿出了弹弓,猛地射出了一只无尾箭,射向了龙池里游动的鲤鱼,但这次she个空,不是朱翊钧准头差,而是这些鲤鱼早就习惯了听到皇帝的脚步声就躲到水底去。

“跑了,收到圣旨,到吏部报备之后,立刻就走了,现在都快到涿州了吧。”冯保俯首说道。

屠隆很清楚,他干的荒唐事,皇帝还肯给他个回籍听用的惩罚,其实是起了爱才之心,毕竟荒唐的事儿,不是发生在陛下养病期间,也算是有那么一丝的恭敬之心。

屠隆再不识趣,那就不是读书人了。

拥趸们还在奔走,事主已经跑路。

“跑的倒挺快!”朱翊钧笑着说道:“让王希元张榜,告诉所有人屠隆已经离开,如果明日还有人纠缠,就把屠隆抓回来游街,三天太短了,五月最后一天是新酒开沽点检的日子,到那天不是各家酒坊要争头名吗?就游街到开沽点检之后吧。”

“他不是喜欢大庭广众吗?就让他玩个够。”

“臣遵旨。”冯保打了个寒颤,这从四月份游街到六月中旬,屠隆就是脸皮再厚,怕也只有一死了之了。

朱翊钧用过了晚膳后,正准备批阅今日奏疏,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说道:“陛下,顺天府丞王希元请求觐见。”

“宣。”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王希元规规矩矩行礼,陛下虽然让他免礼,但他还是跪着不起来,再叩首说道:“陛下,这是臣致仕的奏疏,臣乞骸骨归乡。”

“朕没记错的话,你是隆庆五年的进士,先生的门生,你中式那会儿才二十七岁,现在也不过四十岁,怎么就要乞骸骨了?”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

乞骸骨,就是说我老的不能任事了,陛下放归臣子依靠亲眷,王希元要乞骸骨,那大明还有不请骸骨的朝官吗?

四十岁,正年轻。

“陛下圣明,臣今年的确四十了。”王希元赶忙叩首,当年那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他,已经是中年人了。

“是屠隆的事儿,让你这么为难吗?”朱翊钧打开了奏疏问道。

“屠隆?啊?那个事儿简单,找几个书吏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即可,倒不为难。”王希元还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陛下说的屠隆是何事,这事儿其实简单的很。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其实就是京堂的人越来越多,王希元有点玩不转了,觉得无能,愧对张居正的举荐,皇帝的信任,实在是没有颜面继续留下去了,准备回家种红薯去了。

“算上附郭百姓,京堂现在二百八十四万人,确是难为王爱卿了。”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

主要是京师这地界,是个案子,牵连出来的人,都比王希元官大,这京师的父母官,真的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