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只为一物(2/5)
“广陵城虽然离长江口更近,但是那边适合作为军事重镇,却实不适合做商贸港口。”
“海西地处广陵北面,做为广陵全郡后援之地,当可全力投入经营海路。”
“我的想法,是在此处建造船厂,打造适合商运作战两用的海船。”
甄尧听了,说道:“这倒是没有问题,此地造船匠人数目不少,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耗费时间长,投入甚局,二是组成船队后,去哪里开辟贸易却是个问题。”
袁熙让甄尧拿过海图,指着三处地方说道:“这里,这里,以及这里。”
甄尧又问:“第一处是夷州,第二处据说是百十部落的群岛的岛国,第三处是最南面的扶南国,要和他们交易什么货物?”
甄尧问的都是很关键的问题,袁熙微微点头,说道:“夷州有些很有意思的作物,到时候可和当地土著交易,试着带回来一些,在徐州和幽州试着种植。”
“至于以邪马台国为主的群岛,缺的主要是粮食酱油等物,可和其交换贵重金属及珠宝。”
“这里虽然落后,但是海船技术很有意思,可以想办法交换。”
“但切记不要将建筑冶炼等关键技术泄露出去,等以后再说。”
“而扶南这个地方,也是三地最为重要的,我只要求优先换回一样东西。”
“棉花。”
袁熙详细向甄尧讲了棉花的样子和作用,“这件事情越快越好,最好能换回相应的种植加工技术。”
这是袁熙目前最为看重的,棉花相对于百姓如今用的葛,麻,毛相比,实用价值要大得多,更不说只有士族用得起的昂贵丝绸了。
《农书》中记载道:“其幅匹之作茸密轻暖,可抵缯帛.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获,比之麻,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
这是一种“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能够真正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准的农业作物。
在棉制品出现之前,普通百姓过冬极为艰难,只能用些陈年破絮混杂一些缫丝用剩的零碎脚料作为保暖填充物,塞到葛衣麻衣之中,也被称为“缊”,条件好些的,可以穿狗皮袍,仅此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