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红袄(中)(3/5)

大金朝的衰弱如此明显,纵然不说王朝末世,接下去的乱世也很难避免。以大金的疆域为棋局,蒙古人、南朝宋人还有其他更多的势力,迟早都会争先恐后地落子。而每一个势力都不会停下脚步,悠然坐等。因为时不我待,一步慢了,步步都会慢。

但这两种想法,都必然会引起与杨安儿势力的冲突,必然会引发后继不断的战事。

郭宁一点都不怕作战,甚至很喜欢作战。但现在,他的想法与其他人稍有不同。

郭宁是从北疆边地军堡成长起来的武人,自幼就眼看着两军、两国的厮杀。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大金国的军队近十数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战斗力却不断削弱。

听说大金国勃兴时,以满万之众横行天下,不过十年,便灭辽、破宋,专制域中。到二十年前,名将夹谷清臣率部深入草原,讨伐不臣,以他左丞相的身份,所部不过铁骑八千为前队,精兵一万为后队,合计一万八千人而已。

然而到郭宁少年时,青年时,大金布置在北疆长城沿线的兵马越来越多,每次出动,威势震天动地,人潮如海。无数的山东人、河北人、河东人乃至关中人,就在郭宁身边熙熙扰扰。

待到完颜承裕在野狐岭、奥屯襄在密谷口,大金更是举阖朝之力,命骁锐,为声援,选步骑,发畿甸,动员的战兵和民伕合计,数量分别是五十万、七十万!

有用么?

屁用不顶。

两处战场堆积如山的尸骨,连月不涸的血泊、血河,数年不散的食腐鸦群,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与他们对抗的蒙古军,前后不过数万人罢了。

所以郭宁坚信一个道理,兵贵精而不贵多。兵力再多,如果没有相应的后勤、军械、训练、激励,与送上屠场的猪羊没有两样。

这个道理放到一个军政集团,也是一样。地盘在治而不在大。地盘再大,如果没有严明的治理,没有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管控,那也没有意义。譬若一个巨人,身上不能发挥力量的肥肉太多了,便是累赘,与人厮杀时,徒然送死。

所以站在郭宁的立场,是想要藉着战退蒙古人的威风,确立自家在莱州的地位,进而将军户、荫户的两级体制严格贯彻下去。以这个体制为根本,深培基层,扎实治理,充实力量,徐图后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