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拯救(上)(2/5)
此前他轻骑威逼磨旗山,还能说一句艺高人胆大,这会儿竟带少许亲卫,随着一艘海船,从山东到了辽东……若被外界得知,那个轻佻果躁的评价,定然又要传开,说不定还有人拿这个评价诅咒他。
这四字评价,郭宁自己是听说过的。
最近他颇读史书,知道轻佻果躁的评价,最初是用来形容三国时那位小霸王孙策的。乍一看,道理没错,孙策正是孤身在外,才被刺客杀死;所以,太过轻佻是不好的。
不过仔细想想,自古以来成大事者,谁不是出生入死,谁又没有亲身犯险、历经危难呢?
只说和孙策同时的曹、刘两人。曹操在荥阳领兵冒进时,若流矢射得准些,也就没了后来的魏武帝,只有个果躁而死的奋武将军,统帅和武力都上不了六十;而刘备去江东娶亲的时候,若孙权早下决断,也就没了后来的昭烈皇帝,只留下主君被美色迷惑,最终事业倾覆的故事,为后人所笑了。
不止曹刘,史书上类似的记载,比比皆是。
再往后推数百年,唐时的太宗皇帝冲锋陷阵,多少次面临生死绝境?当突厥南下时,太宗驰六骑幸渭水上,直面数十万众,其中随便哪个突厥贵人抬手一射,天策上将的威名付诸流水,大唐皇帝可就又要换人。
归根到底,轻佻或者说大胆,都是首领人物权衡后的结果。成功了,就有英明神武的名声,失败了就身死族灭,也不用在乎后人怎么泼脏水。
但若担心危险而束手束脚,那还算什么英雄豪杰,又办什么大事呢?儒生倒是有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不如索性做个寻章摘句的儒生,碰碰运气,看看能否在这乱世安然活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