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呆仗(上)(2/4)
哲别是成吉思汗崛起以后亲自拔擢于卒伍的重将,某种意义上,他的威名就等同于成吉思汗的威名,甚至也代表了蒙古军对己方战无不胜的信心。
成吉思汗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建立大蒙古国,至今还不到十年。草原上的诸多部落,完全依靠着成吉思汗在军事上的不断胜利,才凝聚到一处。这种凝聚力,自然有其脆弱的地方。
所以哲别的死,绝非寻常的失利,成吉思汗非得要用一个足够份量的胜利来振奋人心,压过这场失利造成的影响。所谓足够份量的胜利,或者是金国的国都大兴府,或者是持续给大蒙古国添堵的敌人,定海军郭宁的脑袋。二者必居其一。
】
对此,郭宁倒是没什么意见。
他一向把蒙古军当作大敌,可不会在乎蒙古人对自己的敌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其实是蒙古人如前次南下伐金一样,以骑兵千里长驱,纵横大金国的领地。
前次四王子拖雷率部进入山东,因为对定海军的力量缺乏了解才吃了大亏,但即使如此,定海军也并不敢杀死拖雷,同时也无力阻止拖雷事后连续击溃山东金军泄愤。
时隔两年,定海军的力量更加强盛,将士也更加精锐。如果正面对战,郭宁有十足信心,至少能压过寻常的蒙古千户。
问题是,定海军的领地扩张了十倍,十三个军州五十二县处处都要遮护。如果成吉思汗亲自率部南下,来个烧杀掳掠,郭宁怎么应付得来?他拼了命也要阻止,但又实在很难阻止。
定海军再怎么对抗,战场始终都在山东。蒙古军所到之处,轻易就能将山东东路的诸多军州化为白地,使定海军上下筚路蓝缕的成果化为乌有。那么,郭宁就算最后能驱走蒙古军,这不还是一场失败么?
所以,最好的计划就是去中都打呆仗,最好的局面便是现在这般,一到中都,就眼着成吉思汗用他最精锐的骑兵杀到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