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风景独好(3/4)
西方邮政的效率很感人,但好在她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
能买到的那些书已经够她学习一段时间了。
所以汉娜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看书,顺便关注下学校内部的一些讲座,遇到感兴趣的也会去听听。
没办法,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她没法立刻跟上乔泽的脚步,但好在乔泽也在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着。
是的,在完成了场统一性的问题后,乔泽已经正式开始准备着手解决千禧年最烧脑的问题,质量缺口假设。
杨老跟米尔斯在他们所搭建的新框架中,用几何学中也存在的结构来描述基本粒子。
但这一理论能否成功地描述基本粒子的强相互作用,取决于一种被称为“质量间隙”的微妙量子力学性质。从物理学上的解释就是即使经典波以光速传播,量子粒子也具有正质量。
虽然许多实验,包括上帝粒子的发现,都证明了这一理论大概率是正确的。但其数学基础仍然不清楚,理论角度也无法理解。
现在乔泽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数学上给这个问题一个定义,不过这是早已经完成的工作。
抛开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符号,完全用文字来表述大概就是:粒子内部的质量分布可以表示为物质分布和杨﹣米尔斯场分布的叠加,而物质分布和杨﹣米尔斯场分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物质分布中的一部分质量缺失,即为质量缺口。
杨-米尔斯方程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方程描述的是带荷的粒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轨迹。
把这些条件都列出后,要在数学上证明质量缺口假设就简单了。
如果能够计算出粒子在杨-米尔斯场中的质量,再通过等效原理进行推导,完成整个证明过程。
为此,乔泽已经做了许多前置性的工作。
比如之前的论文,以及下一个课题的论文,再加上诸多计算模块,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等等,等等。
就好像李建高曾经说的那样,全世界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家大概不超过20人。
现在多了一个。
知道这个命题的不多,哪怕是实验室里。
包括刘尘风都还在为乔泽已经证明了的命题做着准备,完全没想到乔泽已经开始了原本打算用七年时间完成的命题证明。
至于苏沐橙,她并不关心这些。
只是感觉最近一段时间乔泽皱眉思索的时间开始变得更多了。
每天收拾乔泽那些手稿时,上面随手写下的那些公式也越来越复杂了。
以前还能看懂一些脉络,毕竟纯粹的数学符号,她大概也都接触到了。
但最近乔泽随手写下的这些东西,已经让她这个基础数学班的本科学生觉得像是天书了。
不过苏沐橙并没有多问,依然像往常一样,做着她觉得需要做的事情。
……
“乔哥,那个人人日报的记者来了,徐院长正招待着,我先去一趟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