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月黑头(求追读)(2/4)

下午,上工的钟声敲响以后,韩立原本以为自己还能继续磨洋工。

结果他还没走出村子就被大队长就叫住了,站在他身边的是清一色壮小伙。

“韩立,你下午跟着大家一起把周围的马架窝棚修整一下。”

马架窝棚是东北村民看青护田时,在田间地头以树干、秸秆、树枝、柴草等搭建的临时挡风避雨的简易小窝棚,它的造型类似马架而得名。这种简易的马架不大、不保温,里边住不了几个人,现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晚上的时候给护秋队提供一点帮助。

.

其实东北这片最早的房屋是地窨子(地窝子),据说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当初就是住的地窨子,后来成为了满族最喜欢的房子。

他们会在倚山靠坡的地方掏出一个半个地坑式的窑洞,依仗着山坡搭盖上了房顶。

房顶上严密的铺上一卷卷的白桦树皮,作为房顶和放水材料。

然后在桦树皮上覆盖上厚厚的土层,踩实以后屋顶跟山坡变的浑然一体。

就算倾盆大雨来袭,那些雨水也会顺着山坡流走,屋里面一点都不受影响。

这种地窨子里面盘上火炕,住起来那叫一个冬暖夏凉。

在外围用木头做成栅栏,两面涂上厚厚的泥巴,这就是当时、当地的特色建筑。

一直到90年代还有人住这样的地窨子,说是比一般房屋还舒服。

据说在往北走,那里的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都喜欢住在纯木头做的木刻楞里面。

后来闯关东那些年,那些前辈来知道这里以后。

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始搭建窝棚,带地下部分的叫地窨子,地上部分叫马架窝棚。

据说在大山深处,零星的会发现猎人、采参人留下的窝棚或者木刻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