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皇帝密旨,旨到启程(2/4)
冯宝儿的那些事情,自然瞒不过王隐客,他刚才的那番话,其实都是在调侃他,现在这番话才是最重要的。
收敛神色,元万顷开口说道:“继续查,除了一些关节要害以外,像他一样的小人物也要多加查察,以前我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大人物的身边,对这些小人物关注不多,反而让他们更容易做事……苏贤弟,雍州府该动作了。”
“喏!”苏良嗣没有丝毫犹豫的拱手。
眼下这件事情,从五月份的常州谋反案到如今,其中涉及到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如今,他们在长安的手脚也越来越多。
要知道,这里是长安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彭王离开了长安。
不然要是有他在,事情不知道要复杂到什么地步。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车队缓缓在险峻的山壁之下前行,前方一座关卡横卧在两侧耸立的高山之间。
剑门关。
李绚轻叹一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而诚不欺我!”
“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姚懿和李绚并行骑马,看着远处的剑阁,感慨道:“王爷如此一说,反而更加贴切。”
李绚笑笑,然后摆摆手,说道:“本王不过是拾古人牙慧罢了,不过《蜀都赋》和《剑阁铭》都是出自南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之中,若是东宫效仿萧统出一本《永隆文选》如何?”
姚懿微微一愣,这事怎么和东宫扯上关系了,不过姚懿随即就笑笑,说道:“此事妥当。”
李绚点点头,姚懿是想明白了,东宫如今的问题所在。
《汉书》。
李绚早就说过,东宫要编修《汉书》,但实际上多年以来,东宫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动静。
虽然前有《切韵》,后有隐田诸事,但许多人都能看的出来,东宫根本没有编修《汉书》的打算。
让很多人不由得感到惋惜。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在等着看东宫和天后冲突的热闹。
想看是不是还有一个太子被废。
不过李绚一直都保持冷静,而且他常年不在长安,其他人想要在他身上做文章都不容易。
至于李显,他才没有那么心思去编修什么《汉书》,光是吕后两个字就足够李显打消所有的心思。
东宫的其他人,有不少甚至都直接是天后的人,更不会去编修什么《汉书》。
若是有人真的劝说太子去做这些事,他们立刻就会将消息告诉天后。
之后,自然会有人处置。
但事情也不能就这么拖着,太子弘文馆的很多人都是需要作出成绩的,这个时候,编修一本《永隆文选》倒也妥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