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设翰林院,肃宗孝怀皇帝(2/5)

李绚稍微松了口气,然后说道:“朕并非不体谅众卿艰难的皇帝,故而,从即日起,设翰林院,级别等同崇文馆和弘文馆。

诸翰林学士,以研究天下最贫困州县的发展方式为主,哪个州县县令自觉难以治下,那么可上请翰林院相助。

翰林院出计献策,地方官员执行,随时通信,保证整个大唐所有穷困百姓,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摆脱贫困。”

稍微停顿,李绚沉叹一声,说道:“众卿都是知道朕的,朕当年曾经发过一句宏愿,愿天下百姓,人人家中都能有三秋余粮,众卿,朕这一生,就都要为此努力了。”

“陛下宏愿,恩泽千古。”群臣齐齐俯首。

李绚一句话,他这一朝的治国理念便彻底的定了下来。

李义琰是群臣当中为官最早的,甚至于在武德五年,就已经进士及第。

之后任太原县尉,白水县令,司刑员外郎,乃至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见多了太多的事情,若说从他的角度,李绚最像谁,李义琰觉得最像太宗皇帝了。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所以登基以来,治国兢兢业业。

皇帝登基也有不正之嫌,但同时登基之后,治国兢兢业业。

在他的眼里,这样的皇帝最能够好好的治理国家。

……

太极殿中,李绚看着俯首的群臣,继续说道:“如今已经到了秋后,秋粮已经到了入库之时,但今岁雨重,地方难免疏失,加之前事,朕实在难以放心,故效仿去年,巡视地方,赋税,吏治,刑律,河工,学教,尽皆巡查。”

“陛下,如此是否太过虚耗时间。”王德真忍不住的站了出来。

李绚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故而需要有所侧重,以赋税,定吏治,顺河工,简看刑律,学教,依旧早去早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