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1834年(3/4)

奥地利帝国此时的对外贸易总额为3亿弗罗林,法国则是10亿法郎,俄国4亿卢布,普鲁士为亿塔勒,预计这个数字将会在奥地利帝国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一年以后翻倍。

不过由于部分商品关税减少,以及管理费用增加等问题实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只有5%左右。

当然随着贸易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财政收入将会稳步增长。

由于奥地利本身货币体制十分混乱,就连马克都有好几种。

本书奥地利的货币兑换公式

1金弗罗林=3杜卡特金币=塔勒银币=5弗罗林银币=150格罗伸=600芬尼

常用货币为1弗罗林银币=12克罗伊茨=30格罗伸=120芬尼=塔勒

英国大型轮船“阿斯南号”和“大西洋号”正在建造当中,此后他们将成为英国征服海洋的先驱。

奥地利有3100万人口,但是国民素质堪忧,文盲比战火纷飞的西班牙还多,能与奥地利比肩的只有隔壁的俄国。

不过奥地利的大学生人数,位居欧陆之冠,当然可能和奥地利的大学数量多有关。

奥地利的生铁产量为10万吨,是法国的三分之一,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略低于普鲁士,甚至比不上比利时。

俄国生铁产量为15万吨。

奥地利的农业实力倒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强悍,粮食产量是此时法国的四倍,普鲁士的20倍。

奥地利的农业使用化肥较早,同时法国农业正处于低谷期,再加上遭遇了天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