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科学家们(2)(3/4)

盖莫林(也称格麦林),汉诺威人,氰化物专家,编写了诸多化学入门著作,培养了一批后世闻名的化学家。

米切利希,奥尔登堡人,晶体化学专家,合成了“硝基苯”,在燃料,火药,蔗糖发酵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弗里曼·龙格,汉堡人,从煤焦油中萃取酚、氮等物质,研发纸色谱,同时也是纸色谱测定技术的先驱,还是染料化学的大佬。

舍恩拜因,巴登人,全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典型,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发现是自动氧化、诱导反应、火棉胶(硝化纤维,芜湖起飞)、电化学和钝化铁。虽然一辈子都致力于治病救人,但是他的发明后来基本都成了shā • rén的武器。

维勒,格麦林的学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李比希,农业化学奠基人,与维勒一同合成尿素。

(最后这两个是巨佬,如果展开讲,一章都不够,所以不写了。)

等等

这些在人类化学史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绝非庸才。之所以一直不待见阿伏伽德罗的理论并非是权威的压力,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无法区分出分子和原子。

同时由于有些分子发生了离解的现象,让阿伏伽德罗假说很难给出有说服力的实证解释。

不过由于某只蝴蝶扇了几下翅膀,一些细枝末节的障碍由韧而解,所以他们自然没有理由继对这种理论持否定态度。

同时这些人也很清楚,这个理论的确立,将会给整个化学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经30年的努力,阿伏伽德罗终于如愿以偿,然而留给他庆祝的时间却不多。因为后面还有人打算展示和论证自己的新成果。

其实此时的阿伏伽德罗很幸运,因为他的成果被人认可的时间提前了二十年,历史上的他甚至没能活着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在弗兰茨的推波助澜之下,一个个新理论、新发明、新方法被提出。这些激动人心的东西,最终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