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大蒜素(4/5)
其实列强来这里殖民的目的都是求财。只要能赚钱,谁在乎这片土地的归属者是谁。弗兰茨自然也不例外,之前唯一的以补上铁矿缺口的战争借口都不存在了,就更没有理由采取那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了。
而且炸鱼时要是被鱼反咬一口,或者是伤到了自己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让我们将目光转到非洲,整个奥属西非除了纳米比亚之外,全都陷入了棉花热。由于奥地利帝国的纺织业得到空前发展,不久前更是霸占了整个中欧的市场,对于原料的需求自然也是成几何倍数增长。
此时它的西非的殖民地里只有棉花的收入是稳定的。其它商品要么是价格波动较大,要么是需求量的不稳定,根本无法判断可预期的收益。其实此前拜访西非的酋长时,弗兰茨也给出了在当地推广咖啡和可可还有橡胶的建议。
只不过鉴于那些作物较长的生长周期(咖啡5年,可可4年,橡胶最快要8年,而棉花最多只要5个月),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经济收益和作物生长的规律是不能人为地改变。
前面说过,在结束西非之旅前弗兰茨给了当地的酋长们,更准确地讲是未来的种植园主们两种选择,一是以传统的物易物模式进行贸易,二是换取预期钞的采购模式进行交易。
前者是以获取廉价工业品和武器为主,这种模式对于土著来说十分熟悉,他们也乐于接受。这种模式下,帝国不仅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还能倾销其一部分商品。
而很少有部落会选择后者,毕竟他们不理解这些纸片的实际作用。然而随着第一个敢吃螃蟹的酋长出现,其他旁观者发现这种预期钞的购买力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