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华沙?(2/4)
解放斯拉夫各种兄弟、保护东正教徒免受迫害的旗号,一直是俄国进攻巴尔干的口号。
如果真的将摩尔达维亚让给奥地利帝国,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不过乌瓦罗夫公爵的计划也不是要立刻实行,他只是基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作出了一个他认为可行的计划。
此时的关键是依然是和会问题,乌瓦罗夫公爵提出可以让步。
“陛下,和会只要不在英国和奥斯曼召开,那么无论在哪里召开对我们来说都一样,毕竟其余诸国不可能站在英国和奥斯曼一边。”
首相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切尔尼雪夫对于乌瓦罗夫公爵的话显然不能认同。
这位62岁文官之首实际上军人出身,他参加过拿破仑战争,更参加过维也纳会议。
切尔尼雪夫首相对于奥地利人能在维也纳会议上掌控雷电,之后利用自己主办方的身份在战后攫取了大量利益感到十分不满。
“公爵大人,您还年轻。奥地利人非常卑鄙,他们不擅长战斗,但是十分擅长耍嘴皮子。
梅特涅正是凭借一张嘴在北美攫取了三个法国那么大的土地。很难说奥地利的皇帝会不会将他的老师再召回来,我们不能冒这种风险。”
柳拜公爵和尼古拉一世都认同首相的这种观点,毕竟奥地利帝国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
而且之前奥地利帝国也确实用几次会议,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影响力,并且攫取了大量土地。
“首相大人,您要搞清楚,奥地利人才是我们的盟友,而不是英国人。我们需要的是快速结束战争,而不是继续拖延下去。
退一万步讲,战利品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不认同,那么任何协议都无法达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